2018年4月7日,天晴暖和,温度10度左右,能见度佳。
中午时分,到达牟氏庄园。
牟氏庄园位于山东省栖霞市古镇都村,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封建地主庄园。
牟氏庄园始建于清乾隆间,牟氏先祖牟国珑请风水先生按“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地理特征,在这“背靠凤彩山,面临月牙河”的古镇都村择就了这方宝地,于雍正13年(1735年)始建庄园,历经牟氏多代人的不断扩充,到民国初年,在这两万余平方米的土地上,耗白银43万两,营建出480多间厅堂楼厢,从此,这座融封建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于一体的庞大建筑群,永远矗立在胶东半岛这方宝地上。可以说,牟氏庄园就是一部封建地主的兴衰史,也是中国封建地主生活的实物百科全书,庄园集封建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为一体,充分的体现了我国封建时期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它既是地主阶级压迫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也是劳动人民智慧与艺术的结晶,牟氏庄园以恢弘的规模和深厚的内涵,被诸多的专家学者称之为“百年庄园的活化石”、“传统建筑之瑰宝”、“六百年旺气之所在”,“民间小故宫”。
牟氏庄园就是清朝晚期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庄园中的每一个建筑都是严格按照封建地址等级的观念布局,大厅供奉祖先、老爷居住楼阁、妻妾子女居住在平房、佣人们居住在群房,粮房、磨房、撵房都都位于群厢,形成了一个自我封闭,自给自足的小社会体系。
牟氏庄园共3个建筑单元,分6个宅区,各自立有堂号,占地东西158米,南北148米,总面积约23400平方米,共有房屋490余间,建筑面积约7600平方米,庄园坐北朝南,诸宅区均沿南北中轴线,建门厅(亦称南群房)、客厅、寝房及厢房等,构成多进套院,又以南北通道连贯诸院。
1988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牟氏庄园自1982年开放以来,有许多国家领导人和知名学者都来过。1988年胡耀邦同志所题写的“庄园修葺已一新,应记当年费经营。清官身与名俱灭,只留三载十万银;1988年赵紫阳同志也来过,毛泽东的女儿李讷(1996年)“以史育人”;著名篆刻家古元“庭院深深”。著名作曲家徐沛东“民间故宫”;
庄园门口处有棵200余年的槐。
门前一棵槐,不是招宝,就是进财,

牟氏庄园的大门
也叫西忠来大门,也是检票口。
牟氏庄园发迹人牟墨林一度富甲胶东,名扬齐鲁。他的6个孙子皆财大气粗,互竞豪华,大兴土木,人各一院。他们极为注重门面装饰,以示显赫门第,张扬气派,6家大门,首推“西忠来”,它是牟墨林第三个孙子牟宗夔的大门。大门高5米,阔3.26米,门槛高80cm。大门上方的四只门簪分别雕刻了琴、棋、书、画四幅图案,以示书香门第。大门上这副对联“耕读世业,勤俭家风”道出了牟氏家族治家处世的理念。耕为固本,读为取仕,勤劳节俭,蔚成风气,只有这样,才能秉承世业,永不衰败。
一排鲜艳的大红灯笼依稀还在诉说着以往的辉煌,大门上的这副对联“耕读世业,勤俭家风”道出了牟氏家族治家处世的理念。
大门两侧的抱鼓石
鼓托呈莲花状,当年牟宗夔聘请了四名能工巧匠历经三年才雕琢而成。鼓体上的浮雕图案栩栩如生,无论是取材还是寓意都表达出了一种高雅的境界。这是“福、禄、寿、喜”、这是“姜太公钓鱼”、这边“麒麟送子”、这是“刘海戏金蟾”。从石雕上姜太公散淡的表情上还有刘海对待金钱的洒脱上,都生动地表达了主人当年淡泊名利、追求散淡的情怀。
石毯
这方用彩石铺砌的图案,叫石毯,由于图案寓意吉祥,又称“吉祥毯”。石毯的四角各镶嵌一只石蝙蝠,居中铺设三枚石钱,正中一枚石钱的方孔内四角上各刻有一个老写的“寿”字,寓意是踏福踩钱,健康长寿。“双钱一寿”。
帐房
帐房是庄园的理财机构,也是帐先生集中处理事务的场所。
照片上是一部分在牟氏庄园做过帐先生的人。牟家当年挑选这些帐先生时,标准非常严格,要求一是祖上口碑好;二是个人人品好,有才气;三是需要中人担保,所以在牟家任帐先生的都是德才俱佳之人。电视剧中管家易同林就是典型的代表。
这里展出的是当年用过的秤、斗、升、钱柜、柜台等物品。

粮仓
所存放的粮食,仅备庄园家人之用。年入库地租660余万斤。牟家土地数量的剧增与大灾之年密切相关。据清版《栖霞县志》记载,“道光十六年,岁大欠,人相食。”牟墨林瞅准时机,打开粮仓,以粮换地。接着又从东北贩高梁,继续换地。起初,一斗高梁一亩地,后来见供不应求,几升高梁就可换一亩,两年时间,牟家的土地迅猛增加。到牟墨林去世时,这个家族已拥有土地45000亩,富甲胶东,名扬齐鲁。
东忠来
这套从南至北的院落,堂号“东忠来”,是牟墨林第四个孙子牟宗彝居住过的地方,共有房屋87间,是牟氏庄园中的晚期建筑,也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组建筑。您看錾墙石均由水磨对缝。其用料之考究,做工之精细,都堪称一绝。来自清华、北大、北京旅游学院的建筑专家和文物专家考证,牟氏庄园的石砌墙是全国传统建筑中最好的。两块石头之间没有任何粘合剂,打磨不平的地方用铜钱作垫。据说当年庄园主人发给工匠一定数量的铜钱,磨不平石墙就把铜钱垫上,如果磨平了,铜钱就归自己所有。所以,工匠们为了留下铜钱,就将錾墙磨得非常平整。同时,牟氏庄园的青砖、灰瓦皆由豆汁浸泡,可以防风化。不褪色,因而整个庄园虽然历经百年风雨侵蚀,依然保持了原有的古朴风貌。牟宗彝生于1877年,卒于1944年,毕业于济南法政学校,擅长撰写诉状,所以四邻八村的村民有不平之事常请他代写诉状。闲暇时,牟宗彝喜欢侍弄花草,爱好收藏。电视连续剧《牟氏庄园》中的侯天来扮演的四爷,就是以牟宗彝作为原型的。剧作截取了他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等不同生活侧面,通过艺术加工,展现了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对牟宗彝落拓不羁和刁钻顽固一面的刻画,从剧作到演员表现的都非常到位。
东忠来客厅
这是东忠来客厅,是牟宗彝宴客、议事的场所。楹柱上的这幅对联“庭有余香榭草郑兰燕桂树,室无长物唐诗晋字汉文章”。告诉大家,当年这院子里种植的是绘画名家手下的名贵花木,家里收藏的是唐诗晋字等等稀世墨宝。
客厅内部陈列分为三部分
东一间是主人牟宗彝看书、写字和帮人撰写诉状的地方;西一间是供客人临时休息的地方;中间这儿就是主人宴客的地方。
中堂上方这块彩匾“犹望公安”,是告诫后人,记住他们的祖籍是湖北省公安县。
画像上这位正襟危坐的清代官员就是牟氏第十世祖,牟墨林的高祖父牟国珑。这里的诏令,就是清廷敕赠牟国珑父母,赠其父为文林郎,其母为孺人。
东边墙上的这副诏令是清廷敕赠给牟昌裕祖父祖母的。牟昌裕是牟墨林的本族兄长,进士出身,曾任清朝江南道、河道道、云南道的监察御史、九省军门总漕部堂。任职期间,敢向朝廷说真话,讲实情,曾建议朝廷取消不许关东地区向外卖粮的禁令,还废止了一些不合时宜的法律条文。他的陈奏往往切中时弊,史书上说他“能言别人所不能言”。固而,乾隆和嘉庆两朝都很重用他,让他在全国各地稳稳当当的做官,一直到62岁病死在官位上。《山东通志》和《山东历史人物》都将他列为名臣。
这副诏令在形式与对面的那幅有很大的差别,是由五种颜色组成的,用于五品以上官员,称“五彩“。对面的一副用于级别较低的官员,通体只有一种颜色,称“素面”。
东忠来大楼
大楼是主人牟宗彝饮食起居的场所。
大楼为二层五开间建筑,一层是牟宗彝的起居室,东厢曾是他两个女儿居住的地方,后来由他第三个小妾居住;西厢是牟宗彝个人的专用伙房。
楼上是牟宗彝读书、写字和欣赏字画的地方。

出来后,
紫藤树
这棵有两百多年树龄的古树名叫紫藤,紫藤树在庄园中经历了二百多年的风雨洗礼,汲取了天地间的精华与灵气,是财气与旺气的象征。每年春末夏初,古藤生花,一簇簇,一串串,状如葡萄,又似玛瑙,晶莹剔透,芬芳馥郁,置身花廊,深深呼吸,如品佳酿,令人赏心悦目。

又到了传统农具展
展室陈列出了近代在胶东地区占主要地位的农业生产工具,涵盖了播种、划锄、灌溉、收获、运输和脱粒等环节,基本反映了本地区近代生产力水平的基本情况和面貌,是了解近代胶东农业的一个形象窗口。
它们大多数已经退出了生产领域,但还有一部分作为现代农具的补充,还在一定的范围内沿用。
施舍是牟家当年创下的规矩,要每天早晚两次向来庄园乞讨的人发放一块玉米饼子,不论大人和小孩,每人一份。这个规矩一直在牟家传承,一直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左右。这些文物无不炫耀着各自的价值,也珍藏着主人当年那些鲜为人知的生活。

继续前行,到达牟家家宴

牟家家宴
原为东忠来小楼(少爷楼)。这座小楼,原来是牟宗彝的儿子和儿媳居住的地方,人称“少爷楼”,现在用做展出一些民间瓷器珍宝之用。
响石

到达戏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