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3日,有雾天阴,能见度差,温度10度以上。
今天海雾弥漫,大珠山失去了往日雄伟峻峭,倒多了几分秀气。
大珠山大砦顶山梁路一带,多奇峰异石,怪石嵯峨,象形石比较多。
本次旅游路线:珠山秀谷山梁路->小福台顶岔口->大砦顶->朱朝洞->石门涧->小石桥麻衣庵岔口->珠山大佛->石桥拜佛台岔口。
地图
山梁路左右各有通路,分别通向两个山峰,从左边可以就此下山,右边的通向大珠山的顶峰“大砦顶”。
沿山梁路前行,海雾升起,山峰穿起了纱裙,似有似无的
据说到山顶有五百多级台阶,前行不远经过松林

看大珠山主峰,大砦顶
岩石缝中的杜鹃花,竟然能开出夺目的花朵

一路上行,有花儿陪伴

登高回看

陡峭的石阶路,终于看到希望
到达山顶岔口。山顶相对平缓,建议四处看看,登高望远。

左边是
前面深谷,依稀连翘杜鹃花儿开
右转上行石门寺方向
一时间海雾上来了,山顶上,云牵雾绕,虚无缥缈,如仙境。
大砦顶
海拔486米的大砦顶,大珠山顶峰位置。


前行下过一段陡坡


再爬上陡坡

到达一个岔口,应该是攀登大砦顶野路路口

远眺大砦顶

西看山峰

路口处的象形石,想一个匍匐的北京猿人

刻石
清人周于智有诗曰:“累累形胜隐苍烟,九曲谁将一线穿?神女倦游何处去,双珠抛在水云边。

金猪石

到北面,西北可以看到麻衣庵遗址。和去往石门庵的蜿蜒下山的山谷路
去往石门庵的山谷路

回到主路,继续下行
朱朝洞
大砦顶西坡,踏一条石铺小路前行不远,便会看见一道石门口,门枕、安门的石窝和门槛俱在,这就是朱朝洞。跨进门口,里面是由遮天蔽日的巨石围成的院落。在院内东侧,有许多巨石相摞相叠,扣合成一洞,深不可测。
张谦宜在《平山和尚石门寺题壁诗》跋中载:“相传崇祯第九子削发为僧游至石门寺。”后隐居洞内,得名朱朝洞。洞以两块巍峨的天然石为门,中间夹一条通道,院内有石砌建筑物遗址,巨石相摞相叠,幽深阴凉。
张良拜师

石生蛋
到达小石桥麻衣庵岔口
继续下行,到达石门涧中游的岔口,过山涧上行,可达麻衣庵遗址,下行可达石门寺。

麻衣庵遗址未去,
麻衣庵在大珠山深处,有文人高士隐居过的麻衣庵遗址。据民国年间的《增修胶志》记载,晋代的陈仲举、元代的张清源、明代的赵麻衣等名士曾在此隐居过。
山顶目前只有麻衣庵的残垣,但是庵后的峭壁上,有一悬空石室,室门凿得很精致,门高两米,顶为孤形,有石门框和石雕门槛。在离石室前约3米处有刻有莲花图的莲花石。庵东侧有一巨石当地人称
“飞来石”,石前额刻“朝阳洞”三字。庵前还有“说法石”,石上有旗杆窝,石顶平敞可供10人端坐。在庵院墙外,有一石碾底,透出过去这里的人间烟火气息。庵西侧的高处有一平台,条石砌的建筑基础依然很规整。志书上和民间都说过去这里建有“望海楼”。
在高处观看,珠山石窟
庵后的峭壁上,有一悬空石室。
继续下行,看到一座山峰,布满奇石。
天然大佛
再往下走,一定要记住回头看,就会看到天然大佛。
天然大佛。
也叫童子拜佛。整个山峰峰顶巨石如一尊大佛端坐,正对着石门寺的大雄宝殿。其东侧一小石僧正向大佛叩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