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风中的水
风中的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398
  • 关注人气:24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2017-10-16 15:35:59)
标签:

黄石洞

张良

黄石宫遗址

华阴北山

分类: 崂山游记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2017年10月16日,阴,温度15-20度。
      黄石洞位于崂山水库北岸的华阴北山的半山腰处,通往黄石洞的山道现在已经被防火道隔断,且为陡壁。即便是山道也被密密麻麻的竹林覆盖,寻路不易。高高的竹子树木,阻挡视线,以致于黄石洞下洞即是在眼前,也未能看见。
       黄石洞遗迹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当属摩崖石刻。这些摩崖石刻有隶书、楷书,笔锋遒劲,最长者1000余字, 最短者仅2字,最长者可达千字。摩崖石刻以隋、唐、宋等朝代所题为多,最晚的约刻于明朝万历六年,由于年代久远,字迹因风雨剥蚀已难辨识。在这些石刻中,最有名的当属邱处机的《青天歌》,黄石洞摩崖石刻也是崂山摩崖石刻中最为有名的区域之一。清代山东巡抚崔应阶有《黄石宫》诗: “曲径逶迤上下分,清游到此乃无氛。仙宫高出凌黄石,古洞行穿碍白云。壁底流泉添夜雨,阶前柏子拂照曛。名山胜迹今初步,足力犹堪领后群。
       黄石洞海拔约200米。因洞上峭壁色黄而得名。黄石洞洞穴系天然的典型花岗岩洞穴,可分为上、中、下三层,共有四个洞穴。

华阴北山车站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穿村到村后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一派田园景色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村居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石屋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石墙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石道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到达村后,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前行,到达防火道
山道被隔断,面前是陡峭的峭壁,根本无法上去。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西行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从巨石上上去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看到山路,继续上行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很快无路,面前只有密密麻麻的竹林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拿登山杖拨竹子,找路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终于到达山脚下,看到道山刻石。此处应仔细寻找,看看,巨石上到处是石刻
    黄石洞有四处洞穴,皆天然石洞,分上、中、下三处。下洞由巨石叠压而成,分两室,东洞口刻“黄石洞”三字,洞高1.5米,宽3.5米,深约10米;西洞高1米,宽3.5米,深约3米,下洞最古老,洞壁刻字甚多, 但多数不清。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道山
      (1).指儒林、文苑。文人聚集的地方。语出《后汉书·窦章传》:"是时学者称 东观 为 老氏 臧室,道家 蓬莱山 。" 宋 张耒 《答林学士启》:"揽辔按行,窾窦已解,已进登於卿棘,复宜入於道山。" 清 朱彝尊 《送叶参议映榴督储楚中》诗:"道山槖笔入,粉署含香趋。"
       (2).传说中的仙山。 宋 苏轼 《上虢州太守启》:"至於事简讼稀,潇洒有道山之况。" 清 赵翼 《题蒋心馀携子游庐山图》诗:"事往空思写木莲,道山人已骑白凤。"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上方石刻内容:
        宣授管军千户相付、胶州把城万户、前莱州军民镇撫兼兵马铃辖奉,全真弟子任润同夫人孙氏。武略将军前莱州掖县主簿见胶州管军奉,全真弟子王受同夫人宁氏。宣授胶州管军千户、征授海州节度使,全真弟子于通同夫人张氏。百户于淮。百户王德。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整块巨石密密麻麻,估计有上千字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左下有一小洞,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竹林越来越茂盛,越长越高,超过我的身高,只好弯腰低头,拨开竹子,继续在密林中行走,面前一片平地,应为黄石宫遗址。
      黄石宫因黄石洞而得名。据说隋朝初年,崂山道士就曾在黄石洞前建道庙“黄石宫”,有正殿、配殿。元代的黄石宫,分为“三院”,因黄石宫现仅为遗址,很难辨识庙宇布局构造。 明万历版《即墨县志》有记,“在华楼以北五里许”,又载前人吟咏黄石宫诗歌多首,如邹善(明山东提学佥事)有诗云:“黄石仙人去不逢,独留黄石映青池。山人知我故来意,为取山种怪石供。”“黄石仙踪”,还被列为即墨八景之一,《即墨县志》言,其处有洞“幽然阻,邃泉喷激,水流绕其下,人传圯上老人曾至”,所说大概即为黄石洞。黄石宫,黄宗昌《劳山志》有述,据云建于元代。现黄石宫坍塌已久,黄石洞、留侯洞洞口题刻则依稀可辨。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地上荒草及膝,面前到处枝繁叶茂,挡住视线,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采芝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醴泉
醴就是薄酒。泉水的味道像薄酒的,叫醴泉水,又叫甘泉。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石壁右侧有元代大德年间石刻字迹; 石壁左侧有明代万历元年(1578年)刻字,字迹模糊不清,壁上另刻有“玉液岩”、“清虚庵”等字,石壁下有玉液泉。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玉液岩
      岩石间可以见到不断滴落的水珠,墙的里边,有石井一个,井内泉水清澈,为玉液泉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玉液岩旁边的刻石:
        庚寅年(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修武校尉即墨县水路兼巡检奉全真弟子张德昌同妻李真善上石。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洞天
      玉液泉的东面岩下的石刻“洞天”。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继续东行,到达黄石洞中洞。黄石洞前两棵苍柏苍劲有力挺拔依然。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中洞洞高1.1米,宽0.9米,深约3米,原供有汉白玉老子像。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据说这是黄石公开凿的黄石洞,当年张良曾经在此学艺,随后辅佐刘邦建立了大汉王朝。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洞口有“黄石洞” 三字,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周鲁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丹崖黄石洞。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洞上有一大片石刻,是大明乙未年张德昌上石之邱处机《青天歌》。崂山道士邱处机所写的《青天歌》摩崖石刻,这也是崂山众多摩崖石刻中文字最多的之一。
        青天歌
  青天莫起浮云障,云起青天遮万象。万象森罗镇百邪,光明不显邪魔旺。
  我初开廓天地清,万户千门歌太平。有时一片黑云起,九窍百骸俱不宁。
  是以长教慧风烈,三界十方飘荡澈。云散虚空体自真,自然现出家家月。
  月下方堪把笛吹,一声响亮振华夷。惊起东方玉童子,倒骑白鹿如星驰。
  逡巡别转一般乐,也非笙兮也非角。三尺云璈十二徽,历劫年中混元所。
  玉韵琅琅绝郑音,轻清遍贯达人心。我从一得鬼神辅,入地上天超古今。
  纵横自在无拘束,必不贪荣身不辱。闲唱壶中白雪歌,静调世外阳春曲。
  我家此曲皆自然,管无孔兮琴无弦。得来惊觉浮生梦,昼夜清音满洞天。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中洞右侧石刻,即墨知县许铤的勘察石刻,明代万历六年六月(1578年)。其实是一幅”护林告示“。那个时候这里还有黄石宫。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嘉遯“,亦作“ 嘉遁 ”。
旧时谓合乎正道的退隐,合乎时宜的隐遁。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继续钻林前行,一尊巨石赑屃挡住去路
       黄石洞旁,有三尊巨石赑屃,成为黄石宫存在的证据。三尊巨石赑屃中,有一尊保存得较好,另一尊头部严重缺失,保存最差的那尊只剩下背甲。神话传说中的赑屃为江海负重神物(其身上多负石碑),与俗称中的石龟不同,在这三尊赑屃背甲上,均有长方形嵌槽,说明原先嵌有石碑。在那尊保存得较好的赑屃身上有瑞祥花纹,赑屃神态古拙、有趣又不失威严。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将竹子扒开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爬上赑屃背甲上,见有长方形嵌槽,说明原先嵌有石碑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另一块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继续东行,山势见高,终于走出竹林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下看黄石洞和黄石宫遗址,只见竹林,荒草、树木互相交织,密密麻麻,密不透风,什么也看不见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黄石洞前的古柏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沿峭壁继续上行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到达高处,看崂山水库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蜿蜒爬行,快到山顶,见有一洞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洞的后面,似有人形石像,端坐,头部已损坏。难道这就是上洞的张良像。
上洞名“留侯洞”,又名“张良洞”。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找寻洞口,未见题刻,也许不是。
游记之崂山竹林深处黄石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