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游记之即墨雄崖所村一座被时光湮没的古城

标签:
雄崖所村白马岛奉恩门玉皇庙一眼看三县 |
分类: 山海青岛 |
2017年9月16日,天晴空气清新,温度20度以上,能见度佳。
文物保护碑
村外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海防博物馆关门

村庄偏僻,安静,村外新建的牌坊



城上建有楼阁,从建城之初至今一直为一庙宇,有正房3间,两侧各有一间厢房,现在仍享有香火。

中间为观音殿

观音菩萨

偏殿内供奉

财神殿

登南门远望,能看到附近山上的建于1389年的玉皇庙,玉皇庙的石砌无梁殿为古建筑学的创举。每年三月初九是举办庙会的日子,雄崖所南门外平地上便扎了戏台,热闹非凡。这一天,到雄崖所城楼上的庙宇进香的香客也是一年中最多的。

现在村中的东西、南北两条大街即为当年所城的主要街道。

正值收花生的季节,家家正在晒花生。
敲开此家大门,进入院门,打听价格10元3斤,倒也不贵,买了一大袋20多斤。


墙上的标识

好像是县衙,门口有拴马桩。关门


古村。院墙多是石头砌成

1971.11月建

上马石



看起来的老屋



城楼已不存在,门额题为“镇威”。西门现存的拱券形门洞系明代建筑,长12.5米,外口高2.5米,内口高3.5米,底宽2.5米,门洞上方镶一石额,题为“镇威”。

买花生时,打听好看的景点,结果是码头。由于语言问题,没有听明白。

好像是县衙,门口有拴马桩。关门


古村。院墙多是石头砌成

1971.11月建

上马石


据说用的石头都是从附近村庄收集采购而来,有些石头甚至有上百年的历史了。为了保证施工效果,建设中心还专门聘请附近村庄经验丰富的老石头匠人进行铺装,最大限度的恢复历史原貌。
为了让远道而来的游客体验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田横镇专门回收老房子20余处。在不破坏房屋原貌的基础上按不同功能、用途等对老民居进行仿古改造升级,让游客徜徉在老酒坊、小茶馆、手工作坊的浓厚氛围中,亲身体验胶东传统民俗的独特魅力。
为留住乡村记忆,打造文化田横,

看起来的老屋



到达村中间,远看西城门
从“镇威”门进入通道2米处,左右两侧墙角均凿有方形洞孔,为当初城门及安装门轴的遗痕。此段通道为便于城门开闭拓宽约30厘米,穹顶至地面的高度也相应增加。过了城门位置,通道又缩回原状。据了解,当时雄崖所的四座城门均为木制,呈栅栏状,厚重结实。

买花生时,打听好看的景点,结果是码头。由于语言问题,没有听明白。
驱车穿过村庄,一直到村外,到达另外一个村庄,估计走错路了,看到风车发电,就将错就错,直接开车到达山顶,近距离一看。
开车可到半山腰。


沿石阶路上行

到达半山腰的胡仙居和仙姐庙,关门。


继续上行,到达玉皇庙

此庙主要由山门和神殿组成,结构紧凑,小巧玲珑。

其庙虽不恢宏,但它坐西面东的朝向却是别具一格的。传说:“天高皇帝远、海低龙王近”,虽为玉皇修庙,但也不敢得罪龙王,所以建造者就把庙门东朝大 海了。
主殿为歇山房顶,雕砖立脊,覆以陶瓦,环周砖椽承托叠涩密檐,仿木斗拱挑出殿角。殿堂有门无窗,券顶直边,分内外两间。内间设神龛、塑玉皇神像,外间塑诸神像,内墙绘制壁画。山门为券顶门洞,门额题写“玉皇庙”。

山门




玉皇庙,建于1389年,明代洪武年间,像一座哨所,高耸在丰城镇雄崖所村西南的
玉皇山巅。在“文革”中曾遭毁坏,后重修。庙中的石砌无梁殿十分独特。
半山腰的功德碑


沿石阶路上行

到达半山腰的胡仙居和仙姐庙,关门。


继续上行,到达玉皇庙

此庙主要由山门和神殿组成,结构紧凑,小巧玲珑。

其庙虽不恢宏,但它坐西面东的朝向却是别具一格的。传说:“天高皇帝远、海低龙王近”,虽为玉皇修庙,但也不敢得罪龙王,所以建造者就把庙门东朝大 海了。

进入
殿堂有门无窗

山门

立此俯瞰,丁字湾近在咫尺,
雄崖所城盘亘脚下,远山近海,黛峦碧波,尽收眼底。


其他景点未看到
百年教堂
雄崖所南门内左侧,保留有百年历史的天主教堂,虽为平房,但建筑高大。据史料记载,1890年德国人即在即墨设点传教,村民们曾经见过神甫骑着摩托车穿街过巷。如今这座中西方风格兼容的天主教堂是雄崖所一处仓库所在。
老井石刻
雄崖所村西还有一口老井,外围用石条拼砌,每根石条长约1.5米,在井口上形成“互”字状,十分别致,井沿石条内壁四周,皆有题刻,两侧因打水磨损,字迹已残缺不全。据现有题刻判断,石条上刻的皆是当初捐资造井者的姓名。井壁题刻十分罕见,像是“功德碑”的一种变异,这也是雄崖所一处鲜为人知的人文景观。
后一篇:山东游记之即墨金口天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