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11月21日,天阴沉沉,温度10度以下,能见度一般。
天气不好,决定走个轻松的短线。从流清河村走天门涧到南天门,这条线路可能是到南天门最短最轻松的一条。当然也是最乏味的线路,除了看到大大小小的石头和松树,实在找不出的景点和人文。然而此路线几乎没有险路和大陡坡,行走山涧,感觉就像是一首舒缓的曲子,让人在不知不觉中登上南天门。这也许就是先人选择南天门作为崂山南路的主要交通要道的原因,从这里可以到达先天庵、上清宫、太清宫、明霞洞。1961年崂山南线环海公路通车,延续几千年的老路才废弃不用,天门峰逐渐被冷落。
下山的时候,走的是东天门锥下的山梁道,也就是天门涧东岭山脊,现在山友称之为鲍鱼脊,估计是根据东面的鲍鱼涧来说的。鲍鱼涧也是近年来人们给起的名字,早年的时候,多叫东涧或东大涧,或许在天门涧的东面,或许是区分天门涧。
由于下山路线熟悉,走到一半,竟然走向岔道迷路了。岔道处本应该右转,但前方红色布条有误导之嫌,结果直下,导致迷路,小路不清晰,行走百米余远,竟然又看到布条,继续前行,竟然在主要的岔口处没有布条,导致一直走向鲍鱼涧方向。看看身处的位置,要么下走鲍鱼涧,要么上走山脊。不愿意原路返回,看到远处的一处相对平行的山坡,决定走过去。看着很近的山坡,走起来却非常的远,尤其是在无路的山坡乱石荆棘杂草山谷中行走,结果这一走,竟然偏离约1公里远,才回到主道上。不甘心的我,想搞明白,自己错在哪里。沿着主道又爬回迷路的岔口处,重新进入刚才的迷路的野路,继续行走,仔细搜寻,终于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发现一个岔口,并且在周围一个不显眼的地方找到布条,这条路鲜有人走,小路不清晰,应该是今年新开辟的,路上指引方向的布条仅有3个,彼此隔着近百米,并且在不显眼的岔口处留下不显眼的布条,估计只有熟悉的人才不会走错。建议驴友们不要随便栓布条,走的通的要栓就栓的多一点,走不通的就不要栓了,否则初次走的人就会走错路,后果可怕。
游览路线:流清河桥->流清河村->天门涧->书房洼?->南天门->南天门石刻->东天门锥->鲍鱼脊->阳刚石?->岔口迷路->回到主路->折回岔口->再走迷路->回到主路->流清河村->流清河桥。
本次游览六只脚提供数据:步行总时间3小时47分,总里程:8.8公里,平均速度2.7公里/小时,最快速度8.4公里/小时,最高海拔595米,最低海拔1米,累计爬升736米,累计下降723米。
行走的路线,上行为中间的山涧----天门涧,下行为图左边的山脊---鲍鱼脊。
流清河村,进入,沿水泥路走。
过桥进入天门涧,远看东西天门锥,组成的天门----南天门。
山顶分别耸立两座陡峭山崮,恰似南向敞开的两扇大门,登之可遥观南天,俯视可见沧海,这两座山崮,均由巨石重重堆叠而成,称东、西天门锥。东天门锥小而尖,西天门锥粗壮且尖。
在天门涧中段有一平洼,相传曾有一秀才在此建房垦田,读书修行,后人遂将此处称为“书房洼”,现仍有遗址依稀可见。
接近山顶

到达南天门的休息地

先看南天门石刻

登上山峰

西看西天门锥

东看东天门锥

继续东行,到达东天门锥

东北看八水河
之下是荒草

小路不清晰,行走百米余远,竟然又看到布条,继续前行,竟然
在主要的岔口处没有布条,导致一直走向鲍鱼涧方向。
由主道返回,

回到岔口处,钱看,前面有石头的方向才是正确的野路。

想搞明白,自己错在哪里。沿刚才的野路,继续行走,仔细搜寻,终于在
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发现一个岔口,并且在周围一个不显眼的地方找到布条,估计只有熟悉的人才不会走错。
回到主路,继续前行

到达流清河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