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之青岛浮山荒草庵

(2015-07-22 11:34:41)
标签:

文化

浮山

崂山

青岛

荒草庵

分类: 青岛浮山

文化之青岛浮山荒草庵   

       浮山荒草庵位于浮山南麓,徐家麦岛村北,因建于荒草之地而得名,亦名黄草庵。

       一、荒草庵的前世

       据传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因庙建于山之荒草中而得名,后因有明嘉靖三十二年进士黄作孚在此隐居,又名黄草庵。黄作孚,字汝从,号讱斋,即墨城人。青年时以孝闻名乡里。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中进士,初任兵部观政,后任高平知县。黄作孚为官清廉,不依附权贵,得罪奸相严嵩。严嵩的党羽借到山西巡视之机,策动黄作孚属下对其捏造罪名、进行诬告。由此,黄作孚终被罢免。黄作孚为官清廉,卸任回乡时,行李简陋,甚至连回乡的路费都是同仁资助的。临行时,高平县的老百姓沿途为之送行,甚为惋惜。黄作孚结束了仕途,隐居于浮山。
       荒草庵初建时,是由山东头、大麦岛、王家麦岛、徐家麦岛、大尧、小尧、浮山后等8个村庄捐资修建。

       初始规模很小,后由道士高知礼在浙江不断募化,增加殿宇,规模不断扩大,

       至清朝末年,已成规模。正殿供奉着南海大士,左侧是“三官殿”,右侧是“娘娘殿”,东厢为“七神殿”,西厢为“阎王殿”,对面是“关帝殿”。院落东南建有道士住房,其山门在东南,形成一个回字形建筑。民国《胶澳发展备忘录》载:“道士3人,仆役4人。庙产包括土地43亩,荒山四五百亩,由寺观自行管理,每年收入不菲”。正月十六还有庙会,当年也曾兴盛一时。

       解放后,东大殿和西大殿陆续倒塌。现仅存大殿两座,东西厢房各三间,殿内壁画仍较生动。

       1998年,荒草庵被崂山区列为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荒草庵的今生

        现在的荒草庵已经年久失修,残破不堪。 

       荒草庵现尚遗房舍三间,原庵中的数株银杏院内有百余年树龄的银杏三棵、柏树一棵,至今婆娑犹存。

       沿青岛大学和海洋大学之间青大一路往北走,穿过社会福利院,转向东500米,经路左一小湖。

文化之青岛浮山荒草庵

 

 左转山路,就能到达浮山南麓进山的路口——荒草庵。  

文化之青岛浮山荒草庵

 

 

文化之青岛浮山荒草庵

 

 荒草庵的崂山区级重点文物保护碑。

文化之青岛浮山荒草庵

 

 残留的石碑

文化之青岛浮山荒草庵

 两旁的古树

文化之青岛浮山荒草庵

 

 大门紧锁

文化之青岛浮山荒草庵

 院内的两颗银杏树

文化之青岛浮山荒草庵

 

 从东面看荒草庵

文化之青岛浮山荒草庵


文化之青岛浮山荒草庵


从后面看荒草庵
文化之青岛浮山荒草庵


 从西面看荒草庵
文化之青岛浮山荒草庵

荒草庵前和两侧山涧里有泉水,周围的居民常取它作泉水用,星期天尤甚。荒草庵旁的泉眼水量较大,人称“神水”。   

文化之青岛浮山荒草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