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2015-06-04 15:41:03)
标签:

竹子庵

南屋石

崂山

太和

分类: 崂山游记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2015年6月4日,天晴天阴,温度略高,能见度尚可。   

       竹子庵又称“玄阳观”,位于青岛市李沧区北九水办事处戴家社区的戴家村北山的山腰中,为崂山“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一。

       南屋石村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夏庄镇,据传,村东山下曾卧有一椭圆形石崮,因此起村名南卧石村,后村民觉得此名不雅,又改称为南峨石,宫氏来了之后,觉得此名也不好,因发现东、西两山上都有天然石屋,经商量,遂更名为南屋石。南屋石地处石门山西麓,是夏庄街道东南部山区的边缘村庄。南屋石村林木繁茂,有九沟八梁七十二条涧,有鹁鸽洞,仙女洗脸盆,水洞、天桥涧、杜鹃坡、道士帽子等20多处自然景观。

       本次旅游路线:驱车到竹子庵入口->太初门->两仪石 ->三重道->竹子庵石门->灯台雅座->后山登山山道->登顶木鱼崮->海豹石->折回发射塔->望海猴->太和高峡平湖上游->登顶无名峰->下行到峡谷->老鹰石->猪肝石(日月星石)->圣乳峰->折回望海猴->左转野路下行->竹子庵石门->隐幽亭->探幽寻道->竹子庵入口

      本次游览户外助手提供数据:步行爬山总时间4小时58分,总里程:5.39公里,平均速度1.1公里/小时,最快速度16公里/小时,最高海拔447.3米,最低海拔113.2米,累计爬升366米,累计下降356米。

 

竹子庵游览地图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竹子庵公园大门

        抬头远望,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新建的牌坊,上题“紫竹幽谷”。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沿路而上,路边有一仿古建筑,有门楼、有照壁,象一家古典小院,实为游客服务中心。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太初门

前行不远,便是太初门,太者极也,道家思想表露无遗。“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山路两边有很多的植物,旁边有介绍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紫气东来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直望上观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两仪石

两仪石,此石有一块巨石开裂而成,一块线条阳刚,一块阴柔。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三重道

 转过一道山湾,便是三重道。三重道有三座叠级古建方亭组成,分别为:上清亭、玉清亭、太清亭。道教中三清为: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是道教所供奉的三尊神灵。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上山的路修得很平整,慢慢走来。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竹子庵保护碑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一座新修的牌楼,上题“竹子庵”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路旁的道德经石刻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灯台树

又名瑞木、女儿木、六角树。是山茱萸科灯台树属落叶乔木,高10米-15米。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我国珍贵的乡土树种。是公园、庭院、街道、风景区等各种园林的绿化极品。其树枝层层平展,形如登台,落叶,树形整齐,大侧枝呈层状生长宛若灯台,形成美丽树姿。花白色,花期5-6月。以树姿优美奇特,叶形秀丽、白花素雅,被称之为园林绿化珍品。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折回后山的石阶,直接上行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向后山爬去。

沿途树木繁茂,怪石林立,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远处的山峰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行走间,一巨石阻断了去路,穿洞而过。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到达山顶,站在山顶俯瞰脚下,一览无余。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先去西边,沿山脊一路向西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路上遇见的大石臼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如果有水,可叫天池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远看木鱼崮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从山脚向上看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小心爬上崮顶,看见天池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向西看,层层叠叠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另一个天池内长满草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崮顶的石头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继续前行,看北面的几块魔鬼石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继续前行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前行到此,原路返回。

看到海豹石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远看南石屋的群山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折回的路上,竟然看到......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一路向东攀爬,达到发射塔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北看群峰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南石屋的盘山路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继续前行,路上的几块石头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望天猴

南石屋孙家崮最高峰处,有石头似猴子观望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继续前行百果园方向,到此远观前面的山峰,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旁边的山峰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登上路边的山峰,顶上一石像心脏石、鸽子石?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看山下云头崮、太和村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返回望天猴处,右转太和景区方向。

路上的标志牌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下行半小时,到达一座无名崮,孙家崮?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此山峰攀爬不易,极其危险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沿陡峭的光滑的岩石登上半山腰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匍匐爬过滚龙洞,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登上峰顶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最高处的巨石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四处看看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有一个羊头石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近看圣乳峰和猪肝石,远看云头崮水库和霸王台,太和峰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小心下山来,回看峰顶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下行,一直到达南石屋峡谷?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两侧的峭壁悬崖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老鹰石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欢乐佛,卧佛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日月星石(猪肝石)

      位于太和景区。是太和景区又一主要奇妙象形石。此石由圆形太阳石、弯月形月亮石、中间夹着一颗星星石,三石聚在一起实属罕见。山友给取一吉祥的名字,“日月同辉石”。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转个角度看看,像猪肝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沿山坡上行,左转圣乳峰

       圣乳峰是崮形地貌,平缓的山顶布满巨大的石头。这是圣乳峰上的巨石阵。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圣乳峰

      双乳石位于太和景区,两块巨石形似双乳故名“双乳石”。如果从东面的山岭上拍摄的,惟妙惟肖得像一对巨大的乳房。
      圣乳峰还有一个名字叫做郎躺崮,如果从北面的山岭上观望就像一个大汉翘起二郎腿躺在那里休息。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这是站在圣乳峰上看东北侧的山峰和山顶上的六角凉亭。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下圣乳峰,沿山脚往回行走,回看。看到一个巨人脸。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原路返回到竹子庵牌坊。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通过石阶道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到达隐幽亭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岔向近路

       枯水期不见水形但有水迹,汛期则可以形成跌水景观。道路两侧新栽植了大量竹子,时间不长,尚未发出新枝,显得有些颓废。再过几年,形成茂密的竹林后,效果肯定大为改观,也不枉“竹子庵公园”的名声。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到达停车场
游记之崂山竹子庵南屋石太和休闲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