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门山属崂山石门山北分支脉,北分支脉西起赵哥庄河,东至五龙河,北至白沙河,有珑山、石门山、华楼山、华阴山、华岩山,至福泰庵止。石门以北有莲台山、鹁鸽峪、张浦山及夏庄、马家台一带诸山。石门山系,是崂山外围西部的一列南北向山脉,它由卧狼齿、北平岚、石门山、华楼山、大腿崮等一系列500米上下的高山组成,虽然没有崂山主山脉巨峰那样高大,但其主体山峰,也是峰峦叠嶂、沟壑深幽。在这列山脉中,有华楼山、石门山、白鹤峪、少山、太和、云头崮、卧狼齿等一系列景点,供游人观览。其中的华楼山、石门山和太和景区如果串联一起,非常适合搞大穿越的驴友们过把瘾!这条沿着自然形成的山峰走势,南北向跌宕起伏的大穿越线上,有三大人文历史和自然地质景观,可供驴友们驻足观望和欣赏探奇!一是华楼山上的人文庙宇、石刻、石洞和墓葬;二是石门山一带高山脊部的石砬子孤峰和冰川期遗留的角峰、仞脊和象形石;三是太和景区的冰川期孤峰、岩柱、冰臼、象形石,山脊上堆积的漂砾群与川谷中由漂砾形成的幽洞地貌。
一、石门山
石门山位于华楼山西南,最高峰海拔570米,山巅有两峰,对峙如门,故被称之为“石门山”。它北临华楼,西傍太和,南依百果山,自古就以“奇”、“险”、“绝”著称,当地人称其为“捅破天”。石门山山前半坡上,有一堵又宽又高的陡峭石壁,好像关闭着的石头门,当地人叫它“石门崖”。
将阴时,云气缭绕峰头,景色极为迷人。
石门山山势险峻,不易攀登,由山南坡上,北下无路,向北俯瞰千峰综翠,万峦点黛,村落河流遥遥点缀,如锦绣画幅。
两座山头身姿各不相同,最高一峰险峻挺拔为中心崮,卓立如锥;巍峨高大为那罗崮,盘石相叠。最奇特的是,旁边还有一个小山峰,像是一根直立的手臂,直插云霄,被网友们戏称为“云霄峰”。最高峰为中心崮,卓立如椎,旁有那罗崮磐石相叠,从那罗崮的西北,转东再南,倚石方能登上形如平台的山顶,由此东望巨峰,高峻雄伟,出没云中,西南望大海,波光莹晶,天水一色,北瞰华楼山,峰峦耸峙。那罗崮东有两峰壁立,相隔仅丈许,斩截直下,如同斧劈,上有石片两条,横担成“井”字形,石色光洁,实为奇观。
两峰相隔约30米。山壁陡立,中间平整,远望如门,所以叫“石门山”。门中间有一巨大的石柱,名棒槌石,据说摸一摸可带来好运。再前行不远就是一线天,窄窄的山壁中间夹住一球状巨石,景观独特。
清代即墨文人杨还吉曾经赋有《雨中望石门》一诗:微雨丝丝杨柳风,石门烟雾有无中。呼童急扫藤萝径,雨里山光更不同。
石门山山上还有皇姑洞(又名黄崮洞)、仙姑坟、仙人桥、千花顶等名胜。山南麓有石门庵,该庵后倚危峰,前临陡涧,极为幽静。清代即墨文人杨还吉有《雨中望石门》诗:“微雨丝丝杨柳风,石门烟雾有无中。呼童急扫藤萝径,雨里山光更不同。”
二、石门庵和石门洞
石门庵位于石门山南麓,崂山区北宅镇七口峪村南。创建于明代中期。该庵内祀观音,清乾隆年间重修。1956年该庵倾圮。石门庵北倚危峰,南临陡涧,林深树密,花繁叶茂,幽雅肃静。建筑已坍塌,现遗留断壁残垣10间余,略见当年规模。临涧处用宽大石条碟垒而成有5米多高,基址所用石条也很笨重庞大,从中可看出当年的辉煌。解放前,石门庵幽簧曲径,少有人来。每年的阴历四月初八是石门庵的庙会,这时候四里八乡的村民赶到石门庵,是一年里最热闹的时间。
解放后,这里被选择为军事基地,解放军住在石门庵,夜以继日的挖山洞。1957年完成,把石门山贯通。上世纪80年代部队撤出,国防山洞废弃。进入2000年,户外活动风起云涌,到石门山山洞探险成了时髦活动。山洞很长而且很复杂的,里面有许多的小房间,开起来门来咣当做响。地面上还有许多开凿的小洞,是陷阱也有的是排水井。这宏大的地下长城,让人不免感慨,敬佩我人民解放军的丰功伟绩。
在石门庵西边的悬崖上有石刻。写着“筑成地下长城,国防前线留名”、“浩气长存”、“万古流芳”等文字,刻有设计精美的五星八一图案,还有大片的文字,记录了关于这个山洞的修建者、立功者、1957年完成等资料。50多年历史的石刻,字迹清晰,保留完好。现在军事基地已经解密,当年的建设者都已经成为老人。
石门山洞过去分别用于掩蔽、指挥、通讯、救护等功用,战时,如遭受敌原子、化学等武器袭击,可有效的保障人们的生命,同时可迅速地组织、指挥各专业队伍进行防空袭斗争。进入上世纪80年代,石门山洞转交地方。
三、石门山的传说
千百年来,石门崖下的山庄里,流传着一个这样的故事:有一年春天,正逢三月大海市。山里人王青到东海去挑鱼贩卖,途中碰上一位白胡子老头。这老头,左手拄着一根胡秸做拐棍,右手拿着一封用莲花叶叠成的信。“客人,劳你驾,把这封信捎给我的朋友!这朋友,家住在你每次挑鱼歇脚的那个源头村村东山坡上石门崖的石洞里。”
王青来到源头村,源头村是个小集镇。王青把鲜鱼存放在一家店里,拿起那胡秸和莲叶信顺着村东上山的道,七转八拐好一阵子,才找到那石门崖。从门里走出一个小道童来,带他找到两位正在下棋童颜鹤发的老头。一位老头放下棋子,转回头来,笑着从王青手中接过信。
王青在那里吃饱喝足后,猛然想起了存放在山下店子里的那两篓鲜鱼来,告诉老头要下山。老头听后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道:“那好吧!”便叫小道童把他送出了洞口。
王青走出洞口,回头一看,那裂开的石壁“哗啦”一声紧紧关上了。他转过身来发现原来的源头村大了好几倍,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存放鲜鱼的店子,慌忙奔进店子里去找店掌柜。一个老堂倌说:“客人,你打听的人,好像是俺店主人的老爷爷啊!他已死了100多年了。听老辈人讲,当年是有这么个人,挑着一担鲜鱼存放在这个店子里便出门上山为朋友送信去了。谁知,那人一去不回还,鱼烂了,也不见他回来。打那以后,这店子便被人们叫成了‘烂鱼店’。”
王青听完堂倌的话,突然明白了一切。原来捎信老头和石门崖里见到的人,个个都是仙人。他送信进去的石洞,就是“洞天福地”。洞中仅半天,洞外一百年。王青越想越急,越想越悔,便一腚坐在石门崖下的石头台上嚎啕大哭起来。哭着哭着,竟变成一棵盘根错节、长生不老的怪树。后人便给那怪树起名“青松树”,叫树边的石崖是“石门崖”,叫崖顶的山是“石门山”。
传说王母娘娘喜爱珍藏人世的平淡无奇,有一次二郎神为她在东海细心选择了两块黑色石丘。于是急渐渐地用扁担挑着这两块石丘前往天庭御花园邀功请赏。在逾越石门山顶峰的时分不慎被石门当中的石棒槌绊了一跤,两块石丘落到了地上,一块化作了石门山的顶峰石门峰;另一块落到了石门山以西月十里处,就是明天的丹山。石门峰又称“西天门”,听说是神仙进出崂山的独一大门。
下书院旁的石刻

远望石门山

石门
石门山山巅有两峰,山壁陡立,中间平整,远望如门,故被称之为“石门山”。

由东南望石门

石门口看石门

棒槌石
石门中间有一巨大的石柱,名棒槌石,据说摸一摸可带来好运。又名一阳指位于石门山山门北侧,形象似人的食指,故名“一阳指”。当地人喜欢叫它“棒槌石”。
远观棒槌石

近看棒槌石


一线天
石门向北前行不远就是一线天。绕过那罗崮,有两峰壁立,相隔不过丈许,山峰如被斧子从中劈开,窄窄的山壁中间夹住一球状巨石,颇为壮观。

石门顶
石门顶平如台,在这里东望巨峰,出没云中,不知有几千万层;西南望大海,浩渺萤晶一片明镜。北瞰华岩山,一片苍翠,尤属可观。
远观石门顶

远观石门顶的瞭望哨

石门洞开
登石门顶的必经之路

石门顶
石门山最高峰在山顶现还仍留有哨所,房子盖的非常结实。


顶上四处望望,向西望

向北望

象形石


巨蟒出山石
位于石门山的石门西面约105米处,此石像一只巨大的石蟒拔地而起。故名:“石蟒出山”。

小石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