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舍谈读书与写作——读老舍的《我怎样写小说》

(2010-04-19 12:02:56)
标签:

杂谈

老舍谈读书与写作——读老舍的《我怎样写小说》

 

    昨晚回到住处又过了十一点,洗衣机是不能用了,会打扰合租者。就想,第二天早上待合租的人走了,再洗。这样就要晚起才行。也就是说,要晚睡一会儿。就随便翻老舍的这本书。这本书一共有52篇,我看了8篇。当然,这是躺着看的。之前先是坐着看了那篇只有两段的英文小说。今早大约7点半起来,把衣服揉了揉,放到洗衣机里甩干。

     

    《爱丽丝梦游仙境》在英国无人不读,老舍当年没读过,有位老教授反问他:“那你还叫念英文吗?”《爱》是著名的童话,也是最好的英文。    【随后要找一本来】

    在英文作品中最好的文字,首推英文《圣经》,其好处就在通顺流畅。英国传统的大作家的文字,也都如此。

    读书尽管是读书,生活还更要紧,离开了现实的生活,读多少书也是没有用的。

    大概天下最难写的便是讽刺,小小的几句讽刺或者很容易,长篇大套可就费力不讨好。这需要最好的智慧和最敏锐的思想。《镜花缘》是一本不坏的讽刺小说,老舍的《猫城记》自认为不好。   【想起《镜花缘》,高中时候看过,直肠国、君子国之类的名字还有点印象。后来拍成电视剧,看了好几次,都没看下去。】

    英国文学与俄国文学的不同:

    英国作家描写一个人,只要描写得漂漂亮亮就差不多,俄国作家则描写得把他的灵魂也表现出来。【这个我深有同感。很久以来,就一直认为英美文学擅长搞笑、滑稽,失于浅薄。】

    英国文学与法国文学的不同

    英国人所写的东西,好像一个人穿的衣服不十分整洁,也许有一扣子没扣,或者什么地方破了一块,但总显得飘飘洒洒,法国人的作品则像一个美女要到跳舞场,连一个指甲都装饰得漂漂亮亮。所以法国的作品虽写得平常,因为讲究形式,总写得四平八稳,好像杨小楼的戏一样。那些英国二三等小说,则好似海派的戏剧,以四十个旋子,六十个跟头见长。

    小说与剧本的关系:

    小说的伸缩性大,可以东边说几句,西边扯几句,后头再找补几笔。剧本上来就是戏,时时紧张,不能说演完一幕教观众打瞌睡,再开始有戏,观众早就要退票了。    学写剧本有一个好处,就是能使自己对文字练得紧凑,通常写小说的常患拉长说废话的毛病。

    文艺作品与报告不同:

    假如你存心要报告某件事,是以为别人不知道。文艺则最好是写谁都知道的事,这才是本事。

    文史不分家的原因:

    历史是死的,只能告诉你某一时期怎样怎样,而且所告诉的不过是一个简单的结论;文学则不然,他从容地把那一时期的生活方式都写出来告诉你,这样,使你不仅深刻地明白了历史的内容,也知道那一时代文学形式为什么那样的原因。【对某一历史时期,要把相应的历史和文学结合起来。】

    老舍只能写现实小说的原因:

    性急,不能订好详细的计划,故对那些勾心斗角,有多少波折,多少离合的小说,或布局的精密,情节奇异的侦探小说,都不能学。描写男女间极端浪漫的小说,或将一件很小的事,把它写得天样大,也作不到。小时候是穷人,被衣食钱财迫着老在地上站着,想入非非,飞到云里去,不会。

    不喜欢理论凌驾于作品

    最头痛的就是遇见青年问我什么叫浪漫主义,什么叫写实主义?每派代表作各念十本,自然明白。

    欧西国家读书氛围浓厚:

    每出一本新书,不但报纸杂志上有批评,就是在茶馆里,在一般人家中,也都热烈地批评和讨论最近出版的书。

    能流传的作品的四个条件
    美,感情,思想,文字。

    小说形式的来源:

    书一念多啦,心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这样一些思想,马上就能找到一个最好表现的形式。   多念书是养成自己判断能力的必要条件,不管新书也好,旧书也好,它总有一贯的道理。  “你可看到一本新书出版时,可拿一本老书去念。”

    读书不求甚解的恶果:

    有人问我读过某部书没有,我虽读过,也不敢点头,怕人家追问下去,无辞以答。丢脸是小事,自费了时光实在可惜!

    矫正不求甚解之法:

    一曰随读随作笔记。这不仅大有助于记忆,而且是自己考试自己,看看到底有何心得。不管自己的了解正确与否,意见成熟与否,反正写过笔记必得较深的印象。及至日子长了,读书多了,再翻翻旧笔记看一看,就能发现昔非而今是,看法不同,有了进步。

    第二个办法是:读了一本文艺作品,或同一作家的几本作品,最好找些有关这些作品的研究、评论等著述来读。也应该读一读这个作家的传记。孤立地读一本作品,我们多半是凭个人的喜恶来判断,自己所喜则捧入云霄,自己所恶则弃如粪土。事实上,这未必正确。

    越短越难:

    短篇应是一小块精金美玉,没有一句废话。老舍喜欢写长篇,因为他的幽默感使他会说废话。短篇需要最高度的艺术控制。    最要紧的是知道的多,写的少。

    有的人连信都写不明白。对这样的朋友,我答以先努力进修语文,把文字写通顺了,有了表现能力,再谈创作。 

    一些动作,几句话,人物就活生生地出现在我们眼前。形容一多,就必然显着冗长无力。

    人物的形容和风景的描写都不应是点缀。没有必要,不写;话很多,找最要紧的写,少写。

 

    学习语言,看爱伦坡的政论是有好处的。他谈论政治问题,还保持着他的独特风格,教人一看就看出那是一位文学家的手笔。

    用现成的、普通的语言,写出风格来。不是标奇立异,写的使人不懂。

    运用语言不单是语言问题。你要描写一个好人,就须热爱他,钻到他心里去,和他同感受,同呼吸,然后你就能够替他说话了。这样写出的语言,才能是真实的,生动的。    不要只在语言上打圈子,而忘了与语言血肉相关的东西——生活。

    世界上最好的文字,就是最亲切的文字。所谓亲切,就是普通的话,大家这么说,我也这么说,不是用了一大车大家不了解的词汇字汇。【和张中行的观点一样。文字就要像话才行。】

    写东西,要一句是一句。要先想好了句子,看站得稳否,一句站住了再往下写第二句。必须一句是一句,结结实实的不摇摇摆摆。每写一句时,我都想好了,这一句到底说明什么,表现什么感情,我希望每一句话都站得住。当我写了一个较长的句子,我就想法子把它分成几段,断开了就好念了,别人愿意念下去;断开了也好听了,别人也容易懂。    每逢用一个字,你就要考虑到它会起什么作用,人家会往哪里想。

    我的文章写的那么白,那么俗,好像毫不费力。实际上,那不定改了多少遍!有时候一千多字要写两三天。

    要老老实实先把话写清楚了,再求生动。要少用修辞,非到不用不可的时候才用。

    不用任何形容,只是清清楚楚写下来的文章,而且写的好,就是最大的本事,真正的功夫。如果你真正明白了你所要写的东西,你就可以不用那些无聊的修辞与形容,而能直截了当、开门见山地写出来。    你要是真看明白了一件事,你就能一针见血地把它写出来,写得简练有力!

    少用“然而”、“所以”、“但是”,不要老用这些字转来转去,减弱了文章的力量,读者还要问你:你到底要怎么样?你能不能直截了当地说话?!

    考虑到每个字的声音。例如:他去了。你也去吗?(了是平,吗是仄声)为什么不把平仄调配得好一些呢?

    为什么中国古诗只发展到九个字一句呢?   文字的本质决定的。

    说话不绕弯子:

    “对他这种说法,我不同意!”      “我不同意他的话。”   这种绕弯子的说话,当然是受了五四以来欧化语法的影响。

    词汇贫乏怎么办?

    多写短文,用最普通的文字写。   不孤立地贪图多用词汇。一般人的社会接触面小,词汇当然贫乏。许多写作者连普通的花名都不知道,都不注意,这就损失了很多词汇。    要对生活各方面都有兴趣;买一盆花,和卖花的人聊聊,就会得到许多好处。

 

    爱伦坡的The House of Usher《厄谢尔的房子》。       【爱伦坡的东西,可以找几个读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