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校园精英比普通大学生更有爱心?

(2011-01-13 15:58:32)
标签:

公益

教育

杂谈

校园

   在各类公益创业比赛中,翻看参赛同学厚厚的简历,你会发现这些年青大学生经历相当丰富。他们在学生社团或学生会担任要职并活跃于校内校外各类活动,我们将其称为“校园精英”。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进行的《大学生公益调查》证实了这一感受:无论是在公益参与的频度、深度,还是广度上,校园精英都优于普通学生。

 

    原来,校园精英比普通大学生更有爱心?且慢!我们还得追根溯源,从他们参与公益的源头——动机说起。调查发现:牵引大学生参加公益的动机中,“献爱心”不再是公益的唯一主旋律,社交动机>利他动机>利己动机>理想动机。在如此多样的动机选择中,我们可否探测到校园精英们的想法呢?

    “献爱心”不再是公益的唯一主旋律

    调查发现:献爱心依然是目前大学生做公益的主要动机, 63.1%的大学生 将“出于爱心,帮助有需要的人”选为参加公益的原因之一。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社会精英与名流投身公益,大学生开始意识到公益圈是一个丰富的社会资源库,增长社会见识、提升个人能力已经成为他们参与公益的重要动机。详细数据显示,在参加过公益活动的大学生中,72.8%的大学生希望“通过公益活动,增加社会见识”以及“积累人脉、行业信息等社会资源”。另外,参加公益活动对通用职业技能的锻炼也开始被大学生所认识,42.2%的大学生参加公益主要是出于个人动机,如有利于找工作或者充实大学生活、展现个人才能。此外, 38.4%的大学生怀揣“解决某方面的社会问题”的理想动机,投身公益。总体来说,社交动机>利他动机>利己动机>理想动机。

http://www.horizonkey.com/pic/1255/1255-1.gif

 

    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发现公益的多样化意义时,公益也必然会吸引越来越多特质各异的大学生。这与公益的发展趋势是相适应的。百度搜索“公益组织”,你会发现助他/它型公益(如“多背一公斤”),自助型公益(如“瓷娃娃关怀协会”),兴趣社会化的分享型公益(如“科学松鼠会”),“救死扶伤”不再是公益的代名词。

    校园精英对参加公益的社交意义更为敏感

    通过进一步对比校园精英与普通大学生的动机选择,我们发现,校园精英对于参加公益的社交意义更为敏感。数据显示,参加公益的校园精英中有75.5%出于社交动机;在普通大学生中,这一比例为70.4%。在利他动机方面,恰好是普通大学生群体给予了更多考量,比校园精英们高出近2个百分点。

http://www.horizonkey.com/pic/1255/1255-2.gif

 

    综上,我们发现,校园精英在公益参与中的“更活跃”并非因为比普通大学生更有爱心。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校园精英在公益参与中再一次快人一步呢?第一、更有行动魄力;第二、信息渠道更丰富,这得益于以往活动经验积累的社会资源;第三、对机会有更加敏锐的嗅觉。后面两点,正是行动者通过社会参与积累中的结果。看起来,机会似乎像雪球一般,在精英身上越滚越大。在这样的现状下,公益活动对普通大学生而言就更具有参与价值了。因为不同于实习等其他社会参与方式对专业性有一定要求,公益链中复杂的角色分工使得人人都能参与其中贡献一己之力,它可以是“低门槛”的,减少了意愿转化为行动的成本;而日益丰富的公益类型,让它同时具有“宽口径”的特点,在吸纳多元社会资源的同时,增加了行动收益。
对于大学生而言,参与公益,不仅是爱心的出口,也是提升自我的入口。

    技术说明:本次调查共访问北京、上海、广州、贵州、武汉、南京、成都等城市四十余所高校的3237名本科生和研究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