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生与公益的“泛泛之交”

(2011-01-13 15:57:04)
标签:

公益

教育

杂谈

2008年,很多人将这一年称为“志愿者元年”。发生在这一年的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让中国、也让世界认识了这么一群人——大学生志愿者。他们活跃在灾情一线、救死扶伤,他们活跃在奥运会的角角落落、服务细致。他们是8090后,他们富有责任心和行动力,他们与社会对这代人的定义迥异,他们重新描绘了中国年轻人的精气神,令人刮目。一股活跃的公益热潮,透过他们,温暖着人心。

 

    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大学生志愿者如约而至。他们以敬业与热情再次“征服”了海内外游客,他们是向世界说明中国的最鲜活的代言。
在这个公益活动风生水起,志愿精神遍地开花的时代,我们不禁想问一句“今天,你公益了没?”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进行的《大学生公益调查》发现:大学校园里的公益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七成大学生表示参加过公益活动,但是,他们与公益多是“泛泛之交”,呈现出参与浅层化的特点;同时,普通大学生的公益积极性和热情还有待进一步调动。

    60%大学生与公益的“恋爱”不超过一个月

    尽管在受访大学生中,有70.5%表示自己参加过公益活动,但其中60.0%的大学生单次公益活动最长持续时间不超过一个月(其中,1周以内的占47.4%,1周-1个月的占12.6%);另有8.2% 的大学生单次公益活动持续最长时间在 1个月到半年之间,持续参加过半年以上的仅有4.0%。

    同时,通过集中对高年级大学生(大三及以上)的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时间集中在大一、大二阶段,大三之后参加公益活动的比例明显下降。一方面,对于刚从高考压力中摆脱的新生们,大学校园里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的诱惑力,尝试与体验是生活的主题;另一方面,进入大三后,学生们面对考研与就业的抉择,现实生活的压力浮出水面,他们或者忙碌于实习、论文、各类培训中,或者沉沦在困惑中。

 

http://www.horizonkey.com/pic/1254/1254-1.gif

 

    这种体验式的参与热情,为各种大型国际活动和灾区前线保证了源源不断的志愿者资源,然而,却很难保质保量地满足社会公益人才需求。放眼整个公益产业,我们发现,截至2008年底,我国已注册和非注册的各类民间公益组织约有142.3万个,面临人力资源鸿沟。

    校园精英依然是公益活动的急先锋

    大学校园里活跃着这样一些人,他们是党员、学生干部、社团负责人。他们是大学生校园里的积极份子、行动高手和能力强人,他们是大学校园里的精英。调查显示,这些精英学生在参与公益活动上也比普通学生表现更为活跃,无论是在公益参与的频度、深度,还是广度上,这些精英学生都优于普通学生。

    学生干部或社团干部中有18.6%的人表示经常参加公益活动,而普通学生中这一比例只有7.9%;党员中有82.1%人表示参加过公益活动,而这一比例在团员和普通学生中分别为69%和56.8%。在角色上,这些社会活动经历丰富的校园精英们作为领导者的比例更高。党员中有10.8%的人是公益活动的发起人或主要负责人,而这一比例在团员和普通学生中分别为5.3%和3.8%。普通大学生的公益积极性和热情还有待进一步调动。

    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这其中包含一个正向反馈的过程:丰富的社会活动经历,一方面使得校园精英们有更宽阔的视野和更多维的角度刺激产生新的想法,另一方面使得校园精英们更有信心和魄力去担当领导者。

 

http://www.horizonkey.com/pic/1254/1254-2.gif

 

    校园公益的严重精英化和大多数公益参与者的“浅尝辄止”,提醒我们这块拥有良好群众基础的沃土还有待夯实。在构建低门槛、宽口径的公益参与平台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思考如何抓住大学生的瞬间激情并把它无限延长。

    今天,你公益了没?明天,你还公益吗?

    技术说明:本次调查共访问北京、上海、广州、贵州、武汉、南京、成都等城市四十余所高校的3237名本科生和研究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