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9年公众对就业机会评价首次下降

(2009-12-16 16:16:24)
标签:

杂谈

    2009年10月23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表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城镇新增就业851万人,完成全年900万目标的94%。就业形势的持续好转并不能完全改变人们的就业信心。零点研究咨询集团2009年11月12日于上海发布的《2009年零点中国公共服务公众评价指数报告》表明:居民对就业机会的评价首次出现下降,弱势群体的就业难问题尤其突出;通过原因分析发现,居民表示金融危机对就业状况影响较大,在保持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的同时,也要以就业服务机构的社会化为重点改善就业状况。

 

    就业机会评价首次下降,弱势群体就业难问题突出

    就业服务是我国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弱势群体的公共服务水平也有着重要意义。调查显示,2009年我国就业服务的总体水平明显偏低(45.7分),仍然是我国公共服务体系的薄弱环节。具体来说,在就业服务的各项指标中,就业信息服务和就业培训得分相对较高,就业机会评价得分较低仅为44分,而且改变了2006年以来的增长趋势,今年首次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44.9分→46.5分→50.2分→44分),其中城镇居民对就业机会的评价略高于农村(46.9分和42.3分)。

 

http://www.horizonkey.com/pic/1160/1160-1.gif

 

    同时调查显示,城镇蓝领务工、个体户和下岗无业人员三类就业困难群体对就业机会的评价普遍较低(44.5分、46.4分和44分),尤其是下岗无业人员。在校大学生对就业机会的评价同样较低为47.6分,略高于平均水平。其实早在2008年1月1日国务院就公布实施《中国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从制度、政策和执行等多个层面上明确了政府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促进职责。因此对于目前来说,更重要的在于保障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扶持制度的贯彻执行,并在就业政策制定中继续探讨有益于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策略。

 

http://www.horizonkey.com/pic/1160/1160-2.gif

 

    金融危机对就业影响较大,要以就业服务机构社会化为重点改善就业状况

    在对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分析中,调查显示,城市居民更多的将“就业供求关系本身的结构性矛盾”视为我国就业状况的首要影响因素(33.3%),小城镇居民则认为“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影响最大(35%),当然其实城市居民也有31.2%的受访者选择金融危机的影响因素。

    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倒闭现象或裁员行为较多,就业岗位明显减少,这对蓝领职业群体及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者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影响尤其明显,这也是国家和地方政府不断出台限制裁员政策的重要原因;二是人们选择卧槽的现象增多,职业流动的频率降低,今年6月发布的《零点城市生活质量报告》中就指出现阶段人们首先选择维持现状而非跳槽(39%)。

 

http://www.horizonkey.com/pic/1160/1160-3.gif

 

    对于解决就业难题,调查显示人们对政府的公共就业服务表示出了较多的期待:如多方鼓励职介机构开展就业服务(34.1%)、推动各级政府建设公共就业服务体系(7.9%)等,而当前的重点则在于就业服务机构的社会化及其就业介绍的成功率。2009年城市、小城镇和农村居民表示当地政府开办的职业介绍中心比较或非常多的比例较低,分别为49%、31%和9.6%,举办定期或不定期招聘会比较或非常多的比例更低,分别为42.5%、22.4%和6.1%。

    因此在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不足的情况下,政府应该鼓励社会积极兴办就业介绍机构,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相互补充。对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一些难以承担的特殊性、拓展性和成本较大的项目,政府完全可以采纳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其交给民办就业服务机构承办。同时要引入有效的就业服务激励机制以增加民办职业介绍机构的动力,提高职业介绍的成功率,发挥就业服务机构的最大效用。

    我们必须意识到,就业状况的改善与国家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我们也必须加快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通过就业信息和就业培训的社会化,提高就业服务资源的使用效率,对于弱势群体则要在制度、政策和执行层面上做到有力的就业扶持,进而推动我国就业状况的持续改善。

    技术说明:此次调查使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于2009年8-9月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沈阳和西安7个城市,浙江绍兴诸暨、福建福州长乐、辽宁辽阳灯塔、河北石家庄辛集、湖南岳阳临湘、四川成都彭州、陕西咸阳兴平7个小城镇及其周边农村地区的3785名18-60岁常住居民进行了入户访问。其中城镇居民2662名,农村居民1123名。数据结果已根据各地实际人口规模加权处理,在95%置信度下本次调查抽样误差为±0.9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