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曾经是温暖的代名词,在疲惫的时候,在受伤的时候,在没有方向的时候,家能够给予我们关怀和力量。但是,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在GDP迅速增长的征途中,每一个家庭也都仿佛被打上了兴奋剂一样与GDP一路狂奔;争分夺秒的求学、工作和打拼,让家人之间相处和交流的时间越来越短,家人之间的相互照顾也越来越少;空巢的老人,留守的孩子,缺少交流的爱人,忙碌侵蚀了家人的亲密和无间,让很多家庭关系都亮起了红灯。
所以,当经济危机袭来,有人机警预测:重新审视家庭生活的时机到了,经济危机将成为家庭关系和谐的粘合剂,在家庭成员的抱团取暖中,家人关系将更紧密。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于2009年6月发布的《2009’零点城市生活调查报告》就印证了这一点。
经济危机下,家庭成员间交流增加,零食成催化剂
调查显示::除37.9%受访者认为经济危机前后与家人的沟通没有发生变化外,大多数受访者通过各种方式增进了与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与家人共进晚餐次数增加了(31.7%)、与家人外出散步次数增加了(21.5%)、有更多时间和精力陪家人聊天(17.2%),在休闲时和家人一起分享美味零食的次数增多了(14.2%)。美味的零食作为人们缓解压力、舒缓情绪的调剂品,在家人相聚时更能把其乐融融的气氛渲染到极致,将快乐的心情在家人间互相传递。调查还显示,与家人分享美味零食这种方式更受年轻人的欢迎,在24-30岁的人中有18.2%的人增加了与家人分享美味零食的次数,高于31-39岁年龄段(12.8%)和40-45岁年龄段(12.9%)的比例。
经济危机下,子女能够“常回家看看”,陪父母、送父母美食机会增多
此次调查中,35.5%受访者表示,经济危机后他们加大了回父母家“蹭饭”的频率。由于回父母家吃饭的频率增加,相应地,陪父母聊天的时间增多了(34.6%的提及率)、给父母孝敬美味食品的机会增多了(16.7%)、给父母经济补贴的额度加大了(19.5%)。对于父母来说,子女“常回家看看”不再是奢望,子女回家时带给父母的小小零食,在父母眼中都是子女的关心和爱,远比金钱更让父母温暖。当然,这种细腻的爱护方式,更多是女性所为,有19.2%,男性则偏少一些,只有13.9%。在年龄层上看也是年龄越小的公众会越多用购买零食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情。
经济危机下,夫妻关系更和谐,子女教育更理性
经济危机下,收入缩水、裁员危机、未来生活不确定性等因素都容易让人产生焦虑和惶恐,这个时候,夫妻之间是共患难,还是“贫贱夫妻百事哀”?本次调查表明,经济危机使得城市夫妻关系更加和谐:83.3%的受访者表示夫妻关系没有因为经济危机而受到影响,13.2%的夫妻关系变得更和谐,远高于认为变得更不和谐的比例(2.9%)。在夫妻关系有所变化的群体中,高达66.1%的公众认为经济危机产生了至少一半的作用,整体关联指数达到5.6(满分为10)。
经济危机还改变了一半以上公众对待和教育孩子的方式:鼓励孩子学会理财并养成节约习惯(36.9%)、经常向孩子提及经济危机信息(14.8%)或告诉孩子经济危机对家庭的影响(10.6%),和孩子一起制定家庭应对危机的计划(11.5%),通过这些理性的措施帮助孩子树立理财意识并养成节俭的美德。
虽然这场百年不遇的经济危机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但“祸兮福之所倚”,借此机会亲近家人,让爱人、父母、孩子更温暖的拥抱在一起,重拾和品味家的温馨和温暖,也是残酷经济危机带给我们的一个不小的收获。
技术说明:本次调查采用定点拦截访问方式,于2009年5月4日-5月10日,在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青岛、大连、武汉、南京、成都和深圳等10个城市进行,共获得有效样本3295名,受访者年龄在24-45岁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