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选此书,因为看重其书名,特别是对于定性研究的未来想多做些了解,因为在工作中也常常发现定性研究与实际工作之间的GAP。但翻阅之后,略有失望,估计自己能力有限,很希望有人可以帮我更好的理解这本书。建议阅读者最好去看原著,翻译的简直不忍目睹。
定性研究领域充满了激情、创新、知识智慧和行动。
——与所有定性研究人员分享
定性研究未来面临的问题以及应对方法书中进行了总结,下面是其中之一:
有效性危机——如何正确解读受访者的语言或文字?
在定性的研究中,影响研究结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关于语言的特性,特别是语言与所描述的世界之间关系的讨论。后结构主义符号学、图书馆理论和修辞理论等的发展帮助我们去尽量科学客观的描述外部世界的真实性。
但语言学的这种模拟理论至少说明这种模拟理论与外部客观世界的完全匹配是多么难,有时也是不可能的。
人们对于世界的理解,大多来自我们的定见!即我们多年来所浸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反方:目前的方法难以解读清楚受访者的真实内心世界?这不会比对这个人进行标准化的定量研究所得到的结果更有效。
目前在使用的方法:
反思
在定性研究之后,研究人员要进行多方的反思,从历史的文化的角度去思考所的。反思的结果是使得别人接受你最终研究的真实性。
多重表达——多种意见的汇集,多方验证法
这个办法其实不属于定性的未来,我们的日常工作就是这样做的。即把定性研究的资料,让多方人员参与共同讨论,以防偏差。参加的人可以是被研究者,让其对当初的文字或信息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可以是研究团队成员,大家从每个人不同的专业角度来解读信息;可以是外部的专家或者持不同意见者。就是一个头脑风暴会。
多角度验证是非常好的方法,但这也面临一个问题,当各方的意见难以统一时,或者参与者分属不同领域时,谁的权重更大?如何汇总这些意见得到最终的结论呢?——书中也没有给予好的办法。但报告最终是要结论的,这就是定性研究人员的工作,所以我们常说定性研究其实就是定性研究人员的研究,是他研究能力的实际体现,或者是定见的具体体现。
文字表现
本文建议用更有文学风格的表现方式来反映研究结果。
我的理解是对于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可以寻找更吸引人眼球的表达方式,形象易记,也易传播。
表演
即我们现在常用的DV记录等方法,以此“捕获现实”,以此作为理解受访者真实情景的解决办法。
有效性展望
再构有效性
我们所得到的“文本”以及“对话”应该基于以下信息之上进行理解:语言、符号或图、社会关系、已经构建的环境、已经加强对制度化结构、角色、权利的分层,以及社会阶层的混合。
即:掌握更多“言外之意”,首先需要掌握更多的相关信息。
情景知识
某些情景是短暂的、特定的,但只要符合当地的传统则对普遍真实的理解就是有效的。
研究者的阅历,可以成为理解情景下的一条暗线,以及可能对比的标杆,以此去理解或解读信息也是很重要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