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寒冬”来临,人们为何还有如此高涨的购车热情?研究人员认为,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中国汽车普及浪潮的推动和人们汽车消费信心的启动这两大原因导致的。首先,中国当前处于汽车大规模普及的浪潮中,汽车的角色已经从奢侈品向家庭日常生活工具转移,很多中等收入以上家庭都有购买汽车的能力,汽车市场的需求还很旺盛;其次,从整体车市来看,不论是原材料价格的急剧下降导致汽车生产成本降低,价格优势凸显,还是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如调整购置税、出台燃油税等都利好中国车市,都使人们看到了危机中车市的希望,启动了人们的消费信心;其三,在前两年经济迅猛增长中,这些中等收入以上家庭储蓄了一部分资金,而近期不管投资股市还是基金,都很难获得较高收益,随着车价的持续下降,以前的观望变成了当前的行动。这些都导致了2009年1季度的车市繁荣。
经济型车和中级车是危机中购车者的首选
人们的购车信心启动后,哪些车型会在危机中迎来发展机遇呢?通过研究发现,经济型轿车和中级车将会迎来较好的发展机遇。调查数据显示,近八成(78.7%)购车者青睐这两类车型。其中,价格区间在5万-15万的车型的需求最为集中,32.1%的人打算购买价格在5万-10万的经济型轿车,29.9%的人打算购买价格在11万-15万区间的中级车。
仔细分析2009年1季度汽车销量的数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可以发现,这一时期中国车市的繁荣主要就表现为经济型轿车和1.6L以下中级车销量的强势反弹。尤其是汽车振兴规划政策的刺激、购置税的调整和燃油税的实施,使1.6L及以下排量的轿车成为车市的购买热点。中国消费者在危机来临之前对经济型轿车和中级车强烈的购买意愿,终于在危机来临之时,借助国家振兴车市的各种政策的支持,转化为这两种车型在实际市场上的放量增长。上海、重庆、广州的汽车卖场中,北京现代、东风悦达起亚、东风日产等4S店内人潮如织,伊兰特悦动等车型甚至出现热销断货,售价纷纷上涨。
超过七成购车者的需求属于“浅层”购车需求
所谓“浅层”购车需求,是指购车者仅产生了购车打算,或者初步确定购车预算,或者刚开始比较各种车型,或者选定2、3款车型继续比较,这些都是没有产生最终决策的购车需求。这类需求属于不稳定需求,购车者受外界影响比较大,在任何一个阶段都有可能转换需求或结束需求。
本次调查中仅有25.5%的购车者表示自己已经选定目标准备出手购买。74.5%的人还处于初步打算、确定预算、了解车型的阶段,尤其是近两成(18.7%)购车者只是初步产生了购车意愿。
虽然在危机下,中国车市至今仍持续看涨,但不可忽视超过七成购车者的购车需求是“浅层”需求这一现象。人们虽然已经重新建立起了对中国车市的消费信心,但不稳定的“浅需求”说明了人们消费信心的脆弱性。本质上来说,人们对车市的刚性需求是一种“弱刚性”需求,金融危机的影响依旧不可忽视,如果在未来8个月内出现一些影响较大的变数,购车者是否会转移甚至结束购车需求,人们对中国车市的信心能否继续保持,中国车市能否继续增长都是个未知数。
2009年1季度汽车销量的大幅增长与购车者重拾对汽车市场的消费信心密不可分,但购车者的“浅需求”导致了其消费信心的脆弱性。危机中,中国车市的走向究竟如何,能否持续1季度的繁荣景象,还有待2季度的市场表现来验证。
技术说明:本次调查是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与新浪汽车联合于2009年4月3日至4月6日在新浪汽车上进行的网络调查,共有4370名网友参与了本次调查,其中有效样本344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