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研哉的这本《设计中的设计》据说2003年在日本出版后,先后加印十七次,可见其在设计业内的受欢迎程度。作者撰写的初衷是“想写本一般人也能阅读的书”,对于一个平面设计师而言,用一本书的篇幅把“设计”这个词语表达明白,实属不易。然而本书令人读起来饶有兴趣之处就在于,全书没有提到设计法则与技巧,而像湖水涟漪般,令他的设计哲学一点点晕染开来,原研哉描述自己的专业是信息传达,外行听起来是一个很前卫很先端的专业。而他自己认为信息传达的目的并不是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来吸引人们的眼光,而是要慢慢渗透到人的五官当中去。在人们还没有注意到其存在的时候,成熟、隐秘、精密、有力的传达就已经悄然完成了。他相信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简洁、一目了然的设计来完成。
Re-design——重新设计
再设计追求回到原点,重新审视我们周遭的设计,以最平易近人的方式来探讨设计的本质和内涵。从无到有自然是一种创造,但将已知的事物陌生化更是一种创造。原研哉认为设计的本质就是解决社会上多数人共同面临的问题。2000年4月,原研哉策划了一个“RE-DESIGN-21世纪日常用品”,这次展览鲜明的表达了作者对处理人类所“共有”问题的设计概念,他收集了32名日本设计者对日常用品,每个人的作品都别出心裁。其中佐滕雅彦所设计的“出入境章”,出境的是一个向左飞的班机,入境的是向右飞的飞机,飞行的意象以及向左向右的“区分对待”已经包含着一种“关注的体贴”,用原研哉的话,即“感动的萌芽”。在这里,设计品是内在的人际交流,在“日常的惊喜”中完成一种内在“关怀”。建筑师坂茂,他最擅长的是用纸作为建筑物的材料而闻名世界。这次日用品展上,他的作品是卷筒卫生纸。这种卫生纸中间的芯是四角形,因此卫生纸也就是以四角形的方式卷上去的。这个设计的内涵在于,如果是圆筒的纸,你扯断的时候不会有什么声音,而四角形就会听到“喀哒”的声音,在提醒你,要节约资源。另外,四角形的设计在排列的时候彼此间没有空隙,更加节省了空间。原研哉自身的设计也是把目光放在如何传达更有效的信息上,在作者和阅读者之间建立一种心照不宣的交流。
信息的构建——有目的、有计划的去干预组合印象的生成
工业时代的生产线是各式的模型与容器,设计师的观念、思想则是不同的“流质”,通过设计师对“信息”形态的“认知”,使“信息的美”最终得以“传达”。
这种“信息构筑”的设计也是广义上的“信息设计”:“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与洞察能力”。这句话或可代表作者的“设计观”,设计是我们观察和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原研哉对设计的认知中心,一切都是以“建筑”为核心而生发出去的,作者曾说过:“建筑是综合一切的最高水平……平面设计、工业设计、纺织品设计等只不过被看成被建筑统一前的低水平的、被切割成片的小房间而已”。
原研哉对“设计意识”的重组和重新反思,是在信息时代的媒介特性的基础之上,看到书籍中“医院所有标识都用白色的纯棉布来进行设计……房间号和提示信息则用丝网印在白色的棉布上,有的像袜子,有的像可以换的床单,都可以随时被脱卸下来,进行拆洗。”作者将医院标识系统从担当的实际任务中解放出来,对其功能性反思中,试图扩大“媒介”自身的信息表达方式,从以往的“无意识平面”,转化为媒介‘物质特性’也是信息表达的方式。在妇产医院的标识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布料的质地。“布料的使用会给这一空间带来柔和的感觉……并传递出一种信息:我们经常清洗容易脏的东西。”院方正是通过标识向住院者表明了自己确保医院清洁的意志。作者活化了设计的物质性,传达出不同于一般引导标识所具有的感觉,给梅田医院的入院者一个关于“清洁”的最直观的印象。
这种由材料特性“生发的”联想空间“进一步扩大了”媒介信息交流的范围和方式。本书的卓越之处在于建立一个用“信息学”与“交流学”反思设计学的空间。从以往来看,设计被牢牢捆绑在艺术法则的空间内,如今似乎在原研哉的视角中,都成了“信息”的不同形态。设计是信息传达的一个端口,设计师似乎是站在这个端口的守望者。在“设计中的设计”,或者是作者的一个开放性的黑箱,它暗示着你,你不要挖空心思去思考黑箱内部的结构,文化性、民族性、时代感、艺术规律,这些设计元素通通都在黑箱里面,设计品只是在完成一种信息的交流,设计自身也是“信息之美”绽开的花朵。
无印良品——无中生有
从2002年开始,原研哉介入到无印良品的设计工作当中。在此之前,他曾梦想过为这个自己深爱的品牌做一个精致的设计,直到无印良品的缔造者田中一光找到他并希望他能作为新生代的力量加入到无印良品的设计工作中时,他发现自己的预感变成了现实。
原研哉想通过无印良品,在世界范围内来对生活文化和经济文化做一番思考。“无印良品的方向不是实现最低的价格,而是以丰富而低廉的成本去实现一个最合适的低价格”,即世界合理价值。为了能够与人们分享这个价值观,原研哉决定另辟蹊径,呈现一个接受了这一价值观的影像,一条能够象征“虚无”概念的“地平线”。
为了给无印良品做出最理想的海报,原研哉从东京出发,辗转来到南美洲人迹罕至的鸟狄尼市。他在这里找到了完整的地平线。一个巨大的干涸的盐湖和远处天际相交,目力所及,除了地平线外就是一片虚空。
在东京酝酿,在无印良品的设计工作让原研哉对日本和东京的文化内涵有了更多的理解。世界上很多设计师试图将无印良品的设计哲学引入到他们所在的文化圈,结果发现,无印良品并不是一个世界品牌,它只是一个在日本能生根发芽的品牌。
对消费欲望的引导
设计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对企业来说,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对设计的冷静、准确而有效的使用,能增加企业的沟通能力,提高其竞争力。制造企业的核心机能正在从生产能力向商品开发转移,市场营销和设计的重要性得到了凸现。原研哉在本书的第五章浅述了设计的功能延伸——引导消费欲望。他再细分市场的方面,增加了“审美意识”的指标,并作了大胆的判断,“事实上,当富有美感的商品在审美意识相对不成熟的国家销售时,也会对当地的消费者们产生启发,引起他们的消费欲望。但那些审美意识成熟的消费者是不大可能接受意见粗陋的商品的。这就是‘美感带来的好处’——当与缺乏美感的商品并置时,有美感的商品更具有吸引力,也更能开启人们的消费意识。”作为市场调研的工作人员,我们都深知精密的市场营销和营销管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消费者的需求——商品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所谓品牌,毕竟不是虚构而来,而是经销地的文化和消费欲望的综合体现。”
原研哉回顾了日本人的生活现状,从汽车、房地产等方面,阐释了自己的设计理念和角度“为了生活本身来设计”。“日常是生活孕育优美意识的温床。”通过精密的市场调研,挖掘消费者内心未被满足的需要,这样才能找到商品的卖点,体现营销对于生活本身的依顺的概念,而不是产品对于营销的引导。如今的经济竞争激烈,企业形态也在经历着转变,在生产技术之外,文化也是重要的环节。在我们众多的客户需求中,不难发现发展更为成熟的客户在市场营销和新产品规划阶段,都将重心转移到对消费群体文化研究的领域,如何在设计调研方案中,丰富我们的研究思路,从服务于日常生活出发,多维度的研究消费者市场,并且在挖掘适应市场发展的元素的同时,用心推动消费者审美意识,争取实现一个具有引导性的设计,这将是我们进一步挖掘设计与调研的关键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