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就业无差异曲线大学生经济价值效用财经 |
分类: 职业教育 |
目前,自主创业的观点已在大学生中流行,但是大学生对于创业时机的选择,却与社会上的一些看法大相径庭。
据中新网,有创业经历的学生中69.58%都选择了在校期间就创业,有16.18%的学生选择毕业当年创业,只有14.24%的学生选择毕业5年内创业。但是有71.99%的受访企业认为大学生应在毕业后先工作一段时间再创业,有14.10%的受访企业认为大学生可在离校前就着手创业项目,而对于毕业后马上开始创业持支持态度的企业只有8.38%。
这里面涵盖着大学生先就业后创业的科学依据。
一、为什么要先就业后创业
大学生多在20到25岁之间,这个年龄的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要求独立地、有主见地处理自己的事情,依赖父母的心理逐渐消失,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明显增强,同时又处在人生的重大转折和突变时期,有很大的可塑性,是开发潜力、发展创造力的最佳时期,大学生因此而被确认为最佳的创业群体。
目前自主创业的就业方针给大学生演变成了广阔空间,国家从各个层次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帮助,设立“高校自主创业指导站”“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资金”,无偿资助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各地方政府结合当地实际,制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
另外还加强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工作。人事、劳动保障、工商、税务等部门要积极搭建平台,开设高校毕业生创业服务窗口,汇编并发放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服务指南,为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政策咨询、资金贷款、人才招聘、项目交流等服务。
但是目前还培养不出比尔·盖茨。据对中南大学的调查,如果你有机会创业,最大的困难是自身能力不足占68%,相关社会配套服务不够占67%,资金短缺的占66%,缺乏胆量的占63%。从问卷调查和走访的情况统计分析,许多大学生创业者无法把自己的创意准确而清晰地表达出来,缺少个性化的信息传递;对目标市场和竞争对手情况缺乏了解,分析时采用的数据经不起推敲,没有说服力等等,这些无一不反映出大学生创业知识的缺乏,有理想抱负但缺乏经验。
另外,调查大学生的创业企业发现,影响企业成败因素中,“自身能力、资金条件、市场环境”这三个选项的选择比例超过了3成,其中大学生创业能力不够,被学生认为是自己创业失败的最大原因。
美国职业教育研究中心设计出了一个由五个阶段构成的终生学习创业模式:第一阶段,创办企业的职业意识、基本技能、经济基本常识;第二阶段,创办企业的兴趣和能力意识;第三阶段,创造性地运用职业技能和企业能力;第四阶段,建立企业;第五阶段,长期发展,重新定位。
这些不同阶段可以在不同的时期展开,其中前三个阶段与学校创业教育和先就业后创业的实践经验有关。就业为创业提供了实践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创业的基本素质和实战的基本能力。
二、先就业后创业的模型分析
对任何一个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来说,经济需求和发展需求占有同等的位置,因此从个人的效用最大化来说,不同的就业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的就业效用,增加不同的经济价值或发展价值。
自主创业的发展需求和经济需求是人们一种主观评价的满足状态,所以可以有无差异曲线来衡量它,如果用横轴OJ表示大学生追求的经济价值,纵轴OD表示大学生追求的发展价值,可以画出大学生自主创业满足状态的一簇就业无差异曲线W1W2。
由于F点在W2上,E点在W1上,而W2表示的安全满意程度更高,因此,相对于无就业的自主创业,先就业后自主创业的发展需求可能存在较大的空间,经济价值和发展价值明显超过无就业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所显示的就业无差异双曲线是弧度会更平坦,远离圆点,其所涵盖的就业效用也可能达到是最大。
由于先就业后创业追求是一种创业能力的追求,相对具有刚性;这意味着如果两个人作为自主创业追求所实现的价值相同的话,那么先就业后创业追求实现价值较大的那个人满足水平会更高,就业效用也会更大。
三、先就业后创业的重要意义
按照马斯洛的观点,只要不是单纯的主观愿望,环境的多变性直接影响需要的多变性;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在某一特定的情境或场合下,总有某一种需要处于优势地位,这种占优势地位的需要是主导需要,其影响行为的强度最大;因此,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先就业后创业涵盖了不同的需求,经济价值和发展价值,跨度超过无就业的自主创业者。
事实上,调查也发现,尽管创业大学生的百分比连2%都不到,但是有60.85%的大学生认为有机会就要创业,有14.37%的大学生认定自己一定要创业,考虑创业的大学生比例较之前两年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说明创业的想法正在大学生中逐渐得到认可。
由于大学生没有先定的本质,人的本质只能在社会活动中创造、形成、显现,而这个创造、形成、显现的过程又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为了寻求自身的创造、形成、显现,或是自身工作持久的生命力;它要通过社会中的人与人的社会不断的相互作用,在时间的无限推移中展开。
大学生先就业后创业这种行为就是通过对自身本质的不断塑造、展露,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对自己进行自我超越和修正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够给大学生带来生存和发展,同时体现大学生适应环境生存价值的变化。
因此,先就业后创业应当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就业,正是有较高的发展价值追求和经济价值回报,同时对自身生存能力的选择,固将创业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创业,正是大学生对社会的理解又是大学生对社会超越的途径,从而可以从自身的创业行为中找到自身的社会价值。
只有当大学生对社会不断解释,从而获得对人和社会的不断理解时,社会历史实践才会以不同于过去的向度、深度、速度、规模展开,从而人的本质塑造和显现才有了新的可能性和实现途径;正是因为社会理解是人对自身生命活动的意义阐释、澄明,而这种阐释和澄明最终指向刻画大学生的自身发展。
(特别说明:本文并非否定大学生无就业的自主创业,而是出自于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和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