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迎接新就业模式的挑战

(2009-07-22 06:30:08)
标签:

劳动者

就业机会

就业形式

集中性

美国

财经

分类: 世界工作

杰弗里·泰勒先生曾经阐述:50年前,一份工作的平均寿命是235年。到2000年,这一数字降低为35年。

这一数据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不仅是就业市场发生了变化,从工作类别、对从业者的要求,到地域的分布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发展过程就业模式也在发生变化。

新的就业模式的大量出现常常是指工作组织方式领域的变化和灵活的工作安排。但对新的就业模式也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加以理解,并意味着不同的就业发展方向,特别是在法律含义上更是如此,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做出重要的区分。

 

灵活就业

为了争取比较好的机会,很多人接受了短期就业,或同意每周工作一定的天数。但在其他一些情况下,对劳动者和企业来说,这些选择都是恰当的办法。使用多样化的就业方式满足了一部分雇员对更为灵活的工作安排的需要,同时它本身也是对企业所面临挑战的一种合理的反应。这些多样化的工作安排都处于劳动关系的框架之内,因此,灵活就业得到广泛的应用:

1、生存型的社会劳动组织:得到政府政策扶持,相当于“就业免税区”,如上海的“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2、其他非正规部门就业:包括城镇个体户及帮工,以及中小规模私营企业(雇工7人以下)中的雇佣就业;3、正规部门中的灵活就业:正规单位非核心员工中的非全日制工人、季节工、短期合同工、临时工、学徒和见习人员、外部工人等;4、劳务派遣型工作(劳务工);5、闲散劳动:街头摊贩;医院的临时工陪护人员;人力车夫;从事各种居民生活服务的零星职业人员,如清洗厨房用具者,粉刷房屋者等;6、自由职业者:同任何单位无劳动关系,但有合法经济收入的自雇人员。

 

绿色就业

国际劳工组织可持续发展专家Peter Poschen指出:“适应及缓和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需要向一种新型的生产、消费和就业模式转变。新的能源和产业政策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同时也给绿色就业创造了机遇。这些工作可以为人们提供就业机会和稳定的收入,促进可持续经济增长,帮助人们脱离贫困。这是建立气候变化与发展之间良性关系的重点所在。同样,在气候变化适应方面的巨大投资可以为易失业人群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气候变化给我们带来了上百万的就业机会。新的研究表明,这些工作不仅为中产阶级提供了岗位——即所谓的绿领阶层,同时还为从事于建筑业、可持续林业及农业、工程和运输的工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横向就业

农民工返乡创业形成了以工哺农的有效载体。返乡创业者来源于农民,又反哺农业,创业者通过吸纳农业的富余劳动力,扩大了农业经营规模,通过对农业的经营资源,提高了农业的技术装备水准,改善了农业的基础条件。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了农产品原料基地和行销网络的建設,这种以横向产业链延长了农业的就业链条,有利地促进了工业和农业、农业和商业有益的衔接,从而带动了农业生产向产业化、規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方面进行发展,也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远程就业

远程就业是利用综合服务数字网、计算机、传真机、可视对讲机、便携式电话、打印机等现代化电子技术和通讯工具,在远离中心办公室或生产场所完成工作,劳动者之间没有面对面的接触,但能通过新技术进行交流。远程就业是一种具有高度自治性与自主性、个性化与人性化的弹性工作制,它能够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从而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迄今为止,美国是世界上远程就业最发达的国家,这和美国科技的发展、自由的劳动力市场以及政府积极的远程就业政策是分不开的。为了推动远程就业,欧盟委员会自1993年就设计并完成了30多个发展远程就业的共同方案;1997年匈牙利和荷兰政府也相继成立了远程就业协会。日本政府计划在东京、神户等几个大城市建立卫星中心,大力发展远程就业。发达国家鼓励远程就业发展的政策,一方面推动了信息技术及其新产业的发展,为劳动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就业模式的转变和就业结构的调整,加快了灵活就业形式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的就业压力。

 

上述灵活就业、远程就业、横向就业和绿色就业是新就业模式的几种方式,新的就业模式是指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产生的新就业方式。新就业模式的形成、演变还是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就业类型与工作方式是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不断变化的。

在工业化过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民和手工业劳动者转化为产业工人,他们集中起来,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场所和统一的管理下进行机器化大生产。在信息社会,由于以电子技术为核心的通讯产业的迅猛发展,人们从物质产品的直接生产者向从事信息知识的生产、处理者转变;从以体力劳动为主向脑力劳动为主转变;从直接的监督劳动向自治、自主劳动转变;从业方式由群体、集中向个体、分散方向发展。

不仅在信息产业中,劳动者通过数字网络可以在居住地或其它远离办公室的地方进行工作,就是在传统产业中,人们也可以通过自动化和信息控制技术进行远距离遥控。非常明显,如果说工业化造就了一个集中性、群体性的就业模式,那么信息化将使生产转变为分散化、个体化的行为。

从就业模式的改变,人们不愿意再为特定的工作岗位所束缚,希望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空间,而以远程就业为代表的灵活就业形式正好满足了他们的这种需求。

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就业压力非常大,多样性和分散性是我国就业模式的基本特性。从经济的二元性和产业结构看,我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可能会存在着集中性与分散性、群体性与个体性并存的就业模式;从经济发展水平和就业人口数量看,既要增加正规就业,又要大力发展非正规就业或灵活就业;从就业主体与知识水平来看,既要增加传统的“产业工人”、简单的非正规就业者和知识型的劳动者,也要大力发展现代远程就业。

所有这些,都需要政府制定就业政策,因势利导推动我国多元化的新型就业模式的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