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就业政策与市民意识

(2009-07-15 06:24:37)
标签:

经济

市民意识

冲突事件

就业政策

中国

财经

分类: 就业危机

今年7月,杭州市长蔡奇与网民交流,网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据说保就业项目被列为今年政府办实事之首,请问蔡市长,政府有哪些具体的措施来保就业,就业政策实施的效果到底怎样?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一方面政府要检验就业政策的有效性,解决了多少失业人员就业;另一方面市民在关注就业政策,举出身边的事例与就业政策挂钩。像这样的网民意见达46条,它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政府的就业政策提出意见。

这就反映了就业政策与市民意识的互动关系。

 

什么是市民意识?在自由经济(市场经济)的驱动下,国家功能是有限的,在国家履行的功能之外,大量的涉及公民“私域”的公共性事务,由社会来完成,这是一个以市场经济为标志的现代国家的社会具有“现代性”的典型特征。社会“公共领域”的产生,公民“私域”的产生和国家功能通过法律文本实现有限地行使公权力的现实存在,产生了公民的公共意识、私密意识和契约意识,这三个意识的结合,形成公民要求拥有对公共利益的主张权和维护权,即为市民意识。

 

当前既是经济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在中国现代社会,生产力内部矛盾是庞大人口与相对紧缺自然资源的矛盾,过剩农业劳动与稀缺工业资本的矛盾;生产关系的内部矛盾是农业劳动者与非农业劳动者的矛盾,乡村人口与城市人口的矛盾;生产方式矛盾是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并存的二元经济结构矛盾。

在某些情况下,经济发展可以会促进政治稳定;在某些情况下,经济发展则可能严重地破坏政治稳定。特别是在经济起飞阶段,经济和社会变革与政治制度发展的不协调性,以及社会改革中对各种社会阶层、团体和人们之间利益调整所引起的冲突和磨擦,使社会矛盾和冲突呈现出的尖锐复杂状态,也会增加政治与社会不稳定因素。

 

有多项研究表明,中国再次进入社会不稳定时期。其突出表现在:前所未有的结构调整,前所未有的失业高峰,居民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环境严重污染、生态赤字扩大,各种腐败猖獗,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刑事犯罪率持续上升,劳资关系更趋紧张,集体上访等群体性事件迅速增多,这表明在经济空前繁荣背后还日益突出的社会不稳定和社会危机。[1]

 

治理这些社会不稳定,以致达到和谐社会,最关键的一条是社会政策与市民意识互动,这是检验社会政策和政府决策是否有效的唯一途径。那么,怎样衡量来就业政策与市民意识的相关性呢?。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看到,就业政策对社会利益冲突事件的经历,对社会冲突意识形成有重要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当前公众所经历的社会利益冲突事件的类型、频率和应对机制加以进一步分析。

 

杭州市设计的《2008年杭州市劳动保障局综合考评社会评价意见分解表》和《2009年杭州市劳动保障局走访企业社区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就业政策一组能够较为典型反映当前社会群体利益冲突的事件,有必要了解公众对这些事件的经历程度、解决方法和对问题解决的认可程度。这些典型事件的发生,主要出于三个角度,其一是能够体现当前的社会利益关系,其二是关系民生、为民众所普遍关注的突出社会问题,其三是具有群体间的矛盾和冲突性的问题。

 

从反映重大社会利益关系的角度看,“进一步加大就业工作力度”“大学生就业问题”“农民工就业问题”“下岗职工没有得到妥善安置”“社会保障纠纷”“购房、消费卷等大额消费中的纠纷”等,成为社会公众的焦点,因此,这些问题成为政府实施就业政策的重要目标。

 

市民经历的社会利益冲突事件中,直接经历比例较高的是“要求政府部门齐抓共管大学生就业”占23%,值得关注的是,尽管这些冲突事件的直接经历高低不等,但被调查者周边人际中的发生率都相当高,而且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在上述12种事件中,额11件的间接比例者在14%——26%之间。因此,如果考虑到间接经历,则可看出社会利益冲突的事件是相当广泛的。在上述事件中,在一半的直接经历+间接经历的比例超过了30%——如额43.84%的人亲身经历或知道身边人经历过“对金融危机下社区就业提出对策与建议”的事件,有42.26%的人亲身经历过或知道身边人经历过“在经济危机下切实加强对农民工管理和保护”的事件,有10件的比例超过20%。

 

由于社会冲突事件涉及的社会群体并不相同,因此某些社会冲突事件往往更加频繁和集中地反映在某些社会群体的遭遇中,这些社会群体也就成为此类社会冲突事件的“焦点群体”。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下列社会冲突事件和社会群体间有着较高的关联。

部分长期失业人员没有得到就业援助——尤其是无业失业半失业者。4050人员的针对群体是一些单位拖欠/克扣工资/超时工作——生产工人及商业服务员工。总体中亲身经历过“拖欠/克扣工资/超时工作”的比例为10.45%,但在生产工人及商业服务员工群体中,这一比例上升到19.42%和13.06%。特别是在私营机构中,亲历“拖欠/克扣工资/超时工作”事件的生产工人比例上升到26.16%,商业服务业员工上升到13.06%,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私营企业中劳动关系的紧张。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社会利益冲突事件的解决效率正在提高,上述12种社会冲突事件亲历者普遍反映,他们所遭遇的问题有部分得到妥善解决。平均有80.19%的公众反映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平均有10.76%的人认为“有关部门做了处理,但存在不公正”,仅有9.05%的人表示“问题解决得比较公平”。



[1] 《中国社会和谐稳定报告》第33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