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中国自主创业的主体
(2009-06-08 08:09:30)
标签:
就业工作产业结构金融晰家庭工业中国财经 |
分类: 全民创业 |
面对金融危机和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交织,中国自主创业还将继续面临最艰难的状况。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8]111号),这是我国目前最完整的创业政策体系。对各地开展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将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建立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共同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平心而论,尽管政府出台了完整的创业促进就业体系,但是全民创业和致富于民的创业氛围还未形成。
目前民众创业多元化的趋势日益凸现。具体表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农村创业群体已由少数能人向普通劳动者共同参与转变。随着家庭工业的兴起,全国有不少地区家庭妇女、务农大叔自食其力,走上了创业之路,拓展了致富门路。地处浙江省淤头镇民众创业激情四溢,劳动力由过剩变成了缺口,目前该镇规模以上企业有22家,个体工业户有3百多家,形成了消防器材、竹木加工、机电、食品4个主导产业。
二是城镇下岗职工通过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如湖州市月河街道办起了224家妇字号服务业实体,其中六和湾社区春风行动羊毛衫加工点,使近百名有编织技能的下岗女工有了用武之地,月收入多则超千元。三是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崭露头角。由大学生创办的新昌县金声铜业有限公司,虽是一家小企业,但开发的产品技术含量高,进入了潜艇和航天领域,公司连续3年获得新昌县中小企业跨越奖。在信息产业,由大学生创办的实体占到了70%以上。[1]
从三大创业群体看,大学生相对于农民工和下岗失业人员来说是自主创业实力最强、潜力最大的群体。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大学生们学非所用,如果自主创业自然形成的产业结构调整,对大学生的需求特别旺盛,其实可以通过自主创业后的再学习来解决问题。但是,如果产业结构调整对大学生的需求不足,即使大学毕业生学能满足所用,也不需要那么多人,也会有大量的毕业生失业。
可见,中国自主创业的最佳主体应该是大学生,中国政府运用自主创业举措引导人力资源配置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对振兴中小企业、解决就业压力、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那么,在目前金融危机,自主创业是否被认为世界上最好的工作?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偏低、消化不良,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从2006年大学生接受的调查情况看,只有近5%的大学生愿意接受自主创业。从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分析,政府已经建立了一揽子大学生创业服务计划:大学生创业服务计划,大学生实训计划、创业带动就业计划、公共就业服务进高校计划、大学生见习训练计划等九项计划,以及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网上服务平台的“组合拳”,全面推进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工作。
因此,从目前的形势看,大学生自主创业,天时已到,只差地利、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