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彻底把我难住了。老师真的很敢干,什么都不讲就给我们在调色板上挤上了颜料。我先用靛蓝勾勒出画稿,这一步我比较顺畅。但之后,对着这一大盘子颜料,我大脑一片空白了。我连对这些色彩的本色所包含的感情都不了解,何谈去调和它们产生新的颜色呢?我开始期待老师能给我讲点什么。不过事实证明,如果老师再讲点什么,时间就更不够用了。
我面对着画板上这块藕荷色的褶皱衬布不知所措,哆哆嗦嗦地调出几个紫色,刷在了一些我一点都没感觉的地方。当老师提示我们,随着光和反光的变化衬布会带有黄色和红色的色相,我就彻底糊涂了。因为我的眼睛没有在衬布上找到那些色彩,所以我很不情愿生硬地在调色板上加入这些颜色。于是我就这样纠结地涂抹着。后来我觉得实在不行了,请老师过来给我补几刷子,期望从她的示范中获得灵感。
站在老师身后,看她游刃有余地涂抹着那块让我倍感压力的紫色衬布,我明白我的问题在哪儿了。挤在我调色板上的那块白色我画了大半块衬布都没用完,老师仅仅刷了几笔就让我再给她挤一大块白色。我终于明白我调出来的颜色为什么总是发脏了。虽然,老师之前已经反复给我松绑——不论什么颜色都试试——我还是小看了白色。似乎是我的一个盲区,它明明在我调色板的显要位置上,我却翻来覆去没有用笔去触碰它。
这是第一遍上色后的结果,摄像出来的效果整体比原作有点发蓝。
其实,在那么纠结的状态下,能画成这样我自己已经很满意了,甚至我觉得算成稿都行了……哈哈。但是第二次上色之后,我回过头来才看出第一遍的初稿问题何在。有时候,一步迈不过去,就总也不相信还能迈一步。
所以,今天我把我能看到的地方修改如下,勉强算是完成了。
1,紫色是红色和蓝色调出来的,所以初稿在表现颜色过渡的时候用了很生硬的红、蓝色块,在成稿中用更柔和的方式修改了。与其他同学笔下的衬布不同,我的衬布像泉水一样在纸上流淌,对于这一点我特别满意。虽然我画功不一定比他们好。
2,那个类似柠檬的水果其实是个梨,哈哈,改成梨了。橙子上了第二遍色后,明显饱满了。勾勒线条时就不喜欢的葡萄被我彻底放弃了,我用衬布的颜色把它遮盖了。
3,陶土罐子颇费了我一些时间,在处理它的时候我差点儿又陷入细节的泥潭了。老师及时地点了我一句:“你还在画罐子那?”我猛一个激灵,赶紧抽身出来。现在这么看,罐子的部分是我最满意的局部之一了。
4,黄色的衬布也补了不少颜料,时间不够了,只能作为背景简化处理了。
这节课结束的时候,色彩的难题我依旧没有完全解决。但是,我已经开始有点喜欢这个难题了。
最后贴一张我同学的作品。我喜欢他的罐子,有种弹击听声的质感,刻画得太真实了。油画这个东西,仔细看的时候一片虚假,离远了看却能感到强烈的真实,有意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