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接纳的难度

(2010-08-02 14:23:55)
标签:

杂谈

接纳的难度 - 一休哥的女朋友 - 来自秋天的一片小叶子
       华谊兄弟有一个很特别的本事,就是总能在主旋律的影片中找到能打动个人的东西,让一群叛逆的观众心甘情愿地流鼻涕掉眼泪。我觉得他们是掌握了一个规律:什么宏大的题材不重要,从人性的角度去切入最关键。因此他们的王牌就根本不是地震场面的特技效果,而是比地震更强烈的、撼动在人心中的余震。
       对于人来说,灾难有时候不仅来于大自然,也可能就来自于人。对于被灾难夺走的亲人,我们悲恸之下最终还是可以接受事实;而对于被人夺走的生命,接纳起来是有难度的。人类还是很难承认自己的渺小,因此才会难以抑制地耿耿于怀。实际上,当事件已然发生的时候,接纳会是最艰难但最智慧的选择。
      被压在水泥板下面的方登是无法接纳自己被母亲抛弃的事实的,在那种时刻,求生是唯一的信念。更何况对于一个六、七岁的孩子而言,她没有这样的心智去接纳。因此,可以想象,从那一时刻起,方登的世界不再有安全和爱了。
      方登可以把西红柿让给弟弟,却没有准备好把生命也献给弟弟。而且,当极度痛苦至绝望的妈妈艰难地选择道:“救。。。救弟弟”的时候,方登也没有任何机会去准备了。她亲耳听到了她挚爱的妈妈最终作出的决定,她亲身感受着为了撬出弟弟而碾压在她身上的水泥板,她昏厥濒死的时候事实上她已经死了,心死了。虽然一场大雨之后,方登奇迹地从运尸车上苏醒,但是醒来的,绝不是从前那个方登了。
       因此,重生后的方登拒绝自己再去触碰“死”之前的那个方登。随着解放军救援人员的安排,方登有了新的养父母,离开了唐山,有了新的学校,交了男朋友,又分手,有了孩子,又找到了新的丈夫,似乎方登的生活都在那次“死亡”之后有了新的发展。然而,虽然她不接纳从前的自己,她最大的痛苦却正是缠绕着她挥之不去的从前。这个从前,会始终萦绕在她的太阳穴上,让她神经性头痛;这个从前,会让她根本不允许自己堕胎,因为她不敢再放弃任何亲人了;这个从前,会让她在听闻汶川地震后,像被召唤一样地奔赴灾区救援。这确实是召唤,命运的召唤,召唤方登最终必须要接纳自己是方登——那个曾经被抛弃过的方登——的事实,因为她只有接纳了,才有可能走向新生活的幸福,否则,方登就只能一辈子活在童年的伤痕中了。
      方登的问题在于,成年之后的她一直没有勇气去治疗童年的创伤,也就根本提不到接纳创伤了。她的养父曾经试图疗愈她:“登啊,你要知道,亲人毕竟是亲人啊。”但是方登没有接受:“可是我就是忘不掉!"救弟弟"这三个字已经写在我耳朵上了,我忘不掉!”直到迈入不惑的方登终于见到了妈妈,知道妈妈是如何在思念中消磨掉她自己32年的生命时,她才痛哭流涕道:“妈妈我不该这样,我无法原谅我自己。”可见,方登又陷入了“不能接纳”的循环,开始否定自己震后的生活。
       如果方登能够更爱自己一些,有足够的力量对自己说:“我是曾经被妈妈放弃过,但是我活下来了,这也许就意味着我可以原谅妈妈。因为这不是妈妈的错,而是灾难本身造就的。”这样方登就会早点结束令她头痛的梦魇,而早些获得本应属于她的亲情。寻亲后的方登又该如何接纳自己呢?“我确实让妈妈伤心了,但是那是因为我自己也很痛苦,我还没准备好。现在的我要重新开始生活。”
        接纳确实很难,但有时又只是灵感突现的了悟,跨过这一道线的秘密究竟在哪里呢?我也很想知道。
        相反,方登和方达的妈妈李元妮却是我最喜欢的角色。不过,我对她的欣赏并非是什么含辛茹苦养大残疾儿子之类,而是她对命运很高程度的接纳。如果从心灵的伤害角度而论,也许她其实才是这场灾难中最深重的受害者。然而,虽然是借助了很多手段才达到的,但是她却很快就接纳了这个事实,从而安排了自己无悔的后半生。
         而且,李元妮不是盲目的宿命论者,她很清楚自己能掌握什么,而又必须接受什么。因此,她会大骂“老天爷你这个王八蛋!”然后重新踏上老天爷给她安排的命运;她会用后半生的守寡来怀念亡夫,却丝毫没有隐忍之意,因为她知道“再没一个男人能用命对我好了,我守着他一点都不亏。”;她还明白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她无论选择儿子还是女儿都是一样的,所以她认真地给阳间的儿子和“阴间”的女儿准备相同的学习用具。
        除此之外,她还懂得自然承担后果的道理,因此,她一心一意地守着老宅,不去杭州接受儿子的孝顺,她给儿子的回答是:“你活该。你决定离开我的时候你就应该想到,我担心你的时候你干吗去了!谁的福谁享,谁的罪谁受。”这句台词非常精彩,我特别喜欢。谁做的决定谁承担后果,每个人要首先为自己而活,才可能为别人而活。有了李元妮这句话,我彻底相信了她清醒的头脑和坚韧的胸怀,相信了她在回答方登时说的那句:“其实,这些年,我过得挺好的。”“好”是个很唯心的概念,说好的人自己才知道究竟好不好,与别人的好相比是没有意义的,每个人的好都不一样。
      接纳可能意味着忘记仇恨,包括对别人的和对自己仇恨,然后原谅别人也原谅自己。只是,对于方登而言如此之难的“接纳”为什么对于李元妮来说却是如此水到渠成呢?我也没有答案。我只是认为,这一点是这母女二人精神境界上的巨大差距。
       最后,再啰嗦两句和本文主旨无关的。参演此片的大多是些老戏骨,演技不用再多说了。不过,这就显得陆毅对角色的理解还是单薄了些,虽然他只演了个配角。什么时候陆毅一出场,能够发自内心地挖掘出小人物的品性了,什么时候他就能真正演个大人物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来锄锄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