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Diana着迷

(2009-12-04 15:46:40)
标签:

杂谈

 由于我下定决心准备系统地追捧一下Diana,于是我又找出了那篇让我着迷的博文《着迷有多迷?》——这是我看Diana的第一篇日志,从此开始,一发不可收拾。

   我的孩子比较小,不算与Alex同龄,在生理心理结构上并无太多相似之处。但是站在一个母亲的角度,那种默默注视孩子成长的涓涓情怀我感同身受。

   极端一些说,在我身边更多的家庭中,家长对孩子的喜好态度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一、越俎代庖。

“既然我是你的父母,那我自然知道你喜欢什么。而且,我的人生经验比你丰富,我会比你更了解你应该喜欢什么。”

要求孩子应该喜欢弹钢琴、应该喜欢学英语的家长应该大概都属于此行列之内。

二、随波逐流。

“别的女孩都喜欢芭比娃娃,所以你也玩儿吧;别的男孩都玩奥特曼,所以也给你买了。”

我前两天听到一个讯息,奥特曼的制造地日本为了保证本国儿童的身心健康,禁止玩具市场销售奥特曼的系列玩具。在这样一个输出文化的时代,随波逐流似乎也不能保证决策的安全。

三、不闻不问。

“我的孩子喜欢什么?我……还真不知道。”

如果仅仅对以上三种情况进行比较,也许最后一种情况反而最理想,至少放任不管可以给孩子听从自我内心、进行自我决策、自我面对困难的机会。但是如果失去了和最亲近的人的所有沟通机会,我们会很容易发现孩子发展仍然有所缺陷。

   正是因为如此,当我看到《着迷有多迷?》的时候,一个向往中的世界就在Diana笔下丝丝入扣地流淌到我心里。似乎就在我自问我为什么要付出努力,我究竟想追求什么样的目标,我究竟如何改变周围的环境的时候,Diana娓娓道来了问题的答案。

   从头看至尾,看到Alex这个优秀的小家伙是如何在迷恋中完善自我的,我确实看到了一些惊人的成绩。比如一个不到3岁半的小人儿会如数家珍地讲解航天飞机所有的组成部分,一个5岁多的小人儿会通过埃及葬礼的仪式了解到生存与死亡的一种解释。但是,说实话,我丝毫不羡慕Alex对知识占有上的广度和深度,因为知识本身并不直接代表生命本质。令我着迷和感动的,是Alex对生活执着的探索,和Alex父母对孩子的尊重。

Alex在研究的过程中已经进入了一种人类精神世界的幸福状态:在对关注对象的深层挖掘中,内心力量被不断激发升华,形成支持他克服各种困难得动力,并能产生对探索结果的成就感。注意,这个心理过程的集中性和指向性显而易见。

最关键的是,在成长的过程中,这种专注的习惯被不断强化,Alex会得到自我的不断认同,并会依靠这种强大的力量去获取所需。人的心中,可以卧虎藏龙的。至于随之附送而来的渊博知识,只是个必然的结果吧。

而对于已然挥别童年的成人们而言,帮助孩子找到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所在,排除社会力量对他们的干扰,给他们机会实现自我构建,又有怎样的价值和意义呢?实际上,文章的最后一句话,Diana自己已经做出了回答。“而我们,也在陪伴他成长的过程中,通过他的眼光重新认识我们曾经懂得或从来不懂的一切。”

很多人看Diana的文章,寻求的是合理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方法,而我从Diana的文章里,总是能找到能够指导我价值观的东西。

 

 

P.S.《着迷有多迷?》http://deskbylakemichigan.blog.163.com/blog/static/9987036420092142202751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看图识物卡片
后一篇:就说第六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