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双双的爷爷是一个对吃没什么追求的人。年轻的时候家里穷得饿死人,能吃饱就不错了。离开家乡后,我家爷爷参军、结婚,养育了大姑子和老公一双儿女,也只是凭着会做的几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饭菜拉扯的。双双奶奶面食做得很不错,虽然其他方面一般,但是也没听爷爷抱怨过。
我相信,但凡能做得一手好菜的人,绝对都是热爱吃的人。这个命题的逆命题不一定成立,不过逆反命题肯定成立。我家爷爷自己对吃很能将就,有时候一把面条就解决一顿饭了,所以也鲜以出手做饭。
前两天的一天晚上,我下班晚了,心里担心着双双的晚饭,于是在晚高峰中厮杀出一条血路,以最快的速度冲回家。推开门一看,小丫头已经捧着碗吃上了。双双爷爷正悠哉游哉地给孩子喂饭,见我回来了,从容应道:“回来晚啦。”我心里暗自唏嘘,厚着脸皮尝了一口双双的粥,发现味道非常不错,于是问爷爷:“爸,您这是怎么做得啊?”爷爷平淡地说:“这个啊,用大骨头汤熬的粥,放了点胡萝卜,放了点鸡蛋黄,点了点儿盐。”
后来的几天里,我总是不可抑制地想起这件事。所有人都不会否定学习的重要性,中国人更是一个好学的民族。类似于“活到老,学到老”这样的箴言,你都不会去想为什么就会先承认它的正确性。而事实上,我们到底为什么要学习呢?
ZH教育机构的魏老师对人类科学素养的培养目标给过一个非常精彩且感人的例子。魏老师只是一个学教育心理学出身的老师,对自然科学基本一窍不通,但是他却在两个小时内掌握了人工喂养刚出生的小麻雀的方法。
在一次带领学生们秋游的路上,孩子们发现了一只从树上跌落的小麻雀,可能是刚刚孵化的,毛还是湿的,已经饿得奄奄一息。孩子们特别想救它,求魏老师想办法。于是老师临时取消了秋游的计划,改为营救小鸟的方案。当天,当时,魏老师指挥孩子们给小鸟找食物,有个孩子发现了蚂蚁窝,于是他们试探着挖出一些蚂蚁蛋作为蛋白质来源喂小鸟,鸟嘴太小,每次只能喂一颗。居然小鸟能吃能消化,于是它一直活到了老师的办公室中。可是蚂蚁蛋已经快吃完了,虽然已经是晚上,魏老师立即打电话向学生物学的朋友请教,并速成了人工喂养小鸟的方法:自行制作一种小鸟可以消化的营养液,用去掉针头的针管注射到鸟嘴中,每次五毫升,每两小时喂一次。整整一夜,魏老师的闹钟两个小时叫一次。孩子们如此积极地学习,是因为他们爱这只小鸟;魏老师如此辛苦地学习,是因为他爱孩子们。
科学这个东西,如果失去了爱的目标,极容易偏离福祉的方向。而如果人的心中有了爱的动力,学习任何技能,掌握任何知识,甚至形成任何品性,都会变得轻而易举。所以,科学家如果不是出于对人类的爱而去奋斗的话,他们也只能沦为知识的机器。
我经常听说某人婚后突然会做一手好家务活,某人为人父母后磨出一副好耐心云云,究其原因,无非都是出于爱。有了爱的目标,学习必然会成为最自然的一件事。在孩子完成自我精神构建之后,会从无意识地学习转变为有意识的学习,这就会涉及到学习目标的问题。不论是考上好大学出人头地,还是挣大钱人前风光,如果此时他们的学习动力是如上,那无非都是出于爱自己。这样自私的动力,能支持孩子学多久呢?
因为爱双双,我家爷爷在他七十岁的高龄开始学习做饭。没有厨艺学习的履历,没有味觉训练的背景,记忆力已经开始退化,眼神也不够精准了……如果想找出他可以不负责给双双做饭的理由,我还能找出更多,但是爷爷他却没有选择这些理由。其实,当我看见他偷偷翻看着我买的《婴幼儿食谱》,我就应该明白爷爷的心思。于是,在这样一种心境中,学习就变成了一件简单而愉快的事;而克服困难,也成了享受。
印象里,我家爷爷似乎只给双双买过一个五块钱的气球。但是看着满满一屋子的高级玩具,满满一柜子的名牌小衣服,我经常深深地感到,也许这间屋子里,只有爷爷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