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能源战略及其调整
编辑:王维
收录:【日本第一】(blog.sina.com.cn/japan001)
一、战后日本能源战略及调整。能源战略是日本经济战略的核心部分。二战以后,解决生产用能源成为日本的当务之急。日本政府产业政策首先向煤炭工业倾斜,优先发展煤炭产业支持钢铁等重工业发展。同时,对石油、核电等能源产业的发展,也都给予政策和财力支持。战后日本能源战略可以概括为:先生产,后生活;适应经济形势变化,及时调整能源结构;增强能源供给实力,实现能源多样化;大力提倡节能,促进降低能耗。
1.能源结构从以煤为主,向以油为主转变。煤、石油、天然气、核能是支持日本经济增长的四大能源支柱。日本能源结构随形势变化不断进行调整。
1945
1955年,是日本战后恢复经济基础建设时期。由于国际环境动荡不安,国际贸易在范围和领域上都受到很大限制,日本在解决能源问题上,只能依靠自身现有条件。这一阶段,日本一次能源主要依靠国产煤和水力。到1955年,日本一次能源供给中,国产煤占44%,水力占27%,一次能源自给率达80%。
1955
1975年,日本经济实现高速增长,同期对能源的需求也成倍扩大。日本在努力开发国内外能源资源和增大能源供给的同时,迅速调整了能源供给结构,实现了以煤为主向以油为主的根本性转变。到1975年,石油在一次能源供给中的比重超过70%,煤的比重降到16.4%,日本国产煤的比重降到3%,水力的比重降到5%,一次能源的国内供给率降到12%。这种能源结构的隐患是,经济对进口石油依赖度极高,且集中在中东石油。1973年,进口石油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高达75%,进口石油使日本对中东的依赖度高达79%。这加大了日本经济的能源风险。
2.降低石油依赖度,实现能源多样化。20世纪70年代,中东地区发生两次大的动荡(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和1979年伊朗政变),中东石油生产和运输因此受阻,导致世界石油价格飞涨,先后引发两次石油危机。石油价格暴涨引发日本通货膨胀,严重打击了过度依赖石油的日本经济。石油危机后,日本开始新一轮能源结构调整,重点开发核电,积极进口煤和天然气,以部分取代石油。同时,鼓励新能源技术开发和利用,在耗能大的产业领域开展节能运动。这个时期,日本能源战略重点转到降低石油依赖程度,重视能源供给安全性,追求能源供给多样化。
1975
1997年,日本对能源总需求增长1.5倍。其中,对核能需求增长12.6倍,天然气需求增长7倍;对煤和石油的需求增长幅度则缩小,煤增长1.6倍,石油增长1.1倍。90年代末,石油在日本一次能源供给中的比重降到52%左右,比20多年前降低了19个百分点;新能源的比重上升幅度虽然不明显,但技术开发取得进展。
3.积极推进核电事业,提高能源自给率。战后日本社会电力化率稳步提高(电力化率:发电用一次能源量/一次能源总消费量),到上世纪末,电力化率达到40%。发展电力事业,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前提。一方面,受资源条件限制,发展核电成为日本在70年代以后迫不得已的选择。现在,核电已占日本电力的1/3。另一方面,日本积极推进核电事业更出于安全考虑,核电既提高了能源自给率,又加大了能源安全系数。
4.密切与产油国关系,争取进口石油多元化。日本的石油战略一直是能源总战略中的重点。努力实现进口石油多元化,降低对中东的依赖度,积极参与国际石油资源开发,争取提高日资比重,加强对产油国的外交工作,积极建设石油储备和管理体系,密切关注世界石油市场变化,制定有利于自己的石油市场对策,这些都是日本石油战略的具体方策。
中东是日本进口石油的主要来源地。此外,在北美、亚太地区、欧洲、俄罗斯和非洲等地,日本都积极参与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进口石油对中东的集中度。
5.大力提倡全社会节能,坚决降低能耗。石油危机以后,日本高度重视在产业界开展节省能源、提高能效运动,积极推行各种节能措施,鼓励开发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动全社会节能的措施主要有:(1)政府通过与能源相关的政策审议会,经常性地研究能源问题,制定相应政策和法规;(2)以税收、财政、金融等硬手段为辅助,规范产业界的生产活动;(3)通过经济团体联合会、行业协会等业界团体,在产业界推动节能生产。
节能努力在20世纪80年代明显见效,日本每单位GDP生产的能耗,低于同期的美国;90年代末,美国平均1万亿美元GDP的生产,要消耗相当于2.64亿吨石油,而日本仅消耗0.96亿吨石油。经过20多年的努力,日本生产领域的能源效率得到较大改善。1973
1994年,仅制造业的能源使用效率就改善了约40%。制造业一直是能源消费大户,其节能措施和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社会整体的能源效率提高。
开发节能产品与生产环节节能,同是节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在众多领域开发节能产品。大宗产品有生产机械、汽车、办公机械、家用电器(空调、冰箱、彩电);小型产品则多得数不胜数。节能产品不仅给日本社会带来降低能耗的效益,也使日本对外贸易增强了竞争优势,如其省油型小汽车畅销世界,为日本赚取了大量外汇。日本的节能技术和经验还成为企业的特殊资本。
二、日本能源问题与能源战略现状。日本能源问题可以概括为:国民经济对石油依赖度仍然居高不下,进口石油离不开中东轴心;国民对核电安全的质疑增加,政府逆水行舟坚持推进;生产领域需要继续节能,生活领域耗能问题突出;十年景气低迷拖后腿,新能源计划进展慢。面对这种现状,日本能源战略选择的中期动向是:
1.继续推进节能,重点放在生活领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家电普及,使产业能源消费增长得到控制,但民用能源消费和运输用能源消费增加。1995年,日本民用能源和运输用能源消费之和,在整个能源消费中首次超过50%。生活和运输领域耗能问题突出。针对能源消费的新变化,日本政府加强了节能力度。
在产业层次,依据《节能法》,对工厂继续加强能耗管理和监督;以经团联为主,继续开展产业自主节能运动;鼓励企业引进有利于节能的技术和设备,并推动普及;鼓励开发节能技术和产品。
在生活层面,加强节能宣传和教育,强化具体措施;促进家电、办公机械能效改进,控制民用空调对能源的消耗;鼓励开发新建筑材料,提高住宅、建筑物温度调节效率,提倡建设节能型住宅和建筑物;提倡国民改进生活方式,减少能耗。
在运输层次,继续改进汽车能耗系统,普及环保型汽车,对能效低、不环保的运输工具,用税费政策加以限制,强迫淘汰;促进节能运输工具的生产和使用;提倡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尽量控制私车用量;改善交通条件,提高物流效率;推进电子商务和家庭办公。
2.保障石油稳定供应,提高石油产业效率。2000年度,日本消费石油3.12亿千升,在一次能源中占51.77%。据预测,到2010年度,石油仍将是日本的主要能源。因此,保障石油供给的安全性,仍将是日本石油对策的重点。为此日本放松了对石油产业的规制,1996年3月废除《特定石油产品进口临时措施》,增加了进口石油产品自由度,促进日本石油市场国际化,提高了石油产业经营效率。同时,建立石油储备体制,是日本防范石油危机的应急性措施。今后日本将继续完善石油储备体制,重点放在增强国内外石油市场信息收集和研究,提高储备石油管理效益。
3.坚持利用核电,重视安全和环保。日本是核能利用大国,拥有50多座核反应堆,位居世界第三。日益成熟的核能利用技术,降低了日本核电成本。日本经济产业省正在考虑促进核电利用的新措施,计划2005年出台一些新规定;同时,对核废料储存和再利用技术的开发给予积极支持。
4.继续推进新能源开发,实现能源多样化,探索最佳综合利用途径。目前,石油、核能、煤和天然气是日本的主要一次能源。在此基础上,日本政府积极鼓励开发新能源,争取提高新能源比重;同时加强对各种能源特性的研究,努力实现能源最佳综合利用。
5.密切关注东亚能源动向,加强研究和外交攻势。近年来,日本对东亚能源问题加强了研究和预测,一是呼吁“高度警惕”由中国引发的“能源危机”,二是建议东亚建立共同协调能源问题的机制。丁敏
日本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