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白益民
白益民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271
  • 关注人气:18,62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戰後日本的能源戰略及調整

(2010-03-25 21:26:57)
标签:

财经

分类: 【精文推荐】—热点话题

戰後日本的能源戰略及調整

编辑:王维   收录:【日本第一】(blog.sina.com.cn/japan001)

    近年來,國際石油市場油價劇烈波動。2007年3月28日,紐約商交所石油期貨價每桶接近67美元,突破2006年平均水準。受其影響,日本國內油價也輪番上躥,但截至目前,日本國內市場上的石油相關產品,諸如民用電、食品、塑膠製品、紙漿等價格仍基本穩定。
  

    人們不禁要問,30年之中,日本如何為自己打造石油乃至能源安全的平臺?

  

    能源戰略是日本經濟戰略的核心部分。戰後日本能源戰略可以概括為:先生產,後生活;適應經濟形勢變化,及時調整能源結構;增強能源供給實力,實現能源多樣化;大力提倡節能,降低能耗。

 

    1.能源結構從以煤為主向以油為主轉變。煤、石油、天然氣、核能是支援日本經濟增長的四大能源支柱。
  

    日本的能源結構隨著形勢的變化在不斷地進行著調整。1945年~1955 年,是日本戰後恢復經濟基礎建設的時期。由於國際環境動蕩不安,國際貿易在範圍和領域上都受到了很大限制,日本在解決能源問題上只能依靠自身的現有條件。這一階段,日本一次能源主要依靠國產煤和水力。到1955年,日本一次能源供給中,國產煤佔44%,水力佔27%,一次能源自給率高達80%。1955年~1975年,日本經濟實現高速增長,同期對能源的需求也成倍擴大。日本在努力開發國內外能源資源和增大能源供給的同時,迅速調整了能源供給結構,實現了從以煤為主向以油為主的根本性轉變。到1975年,石油在一次能源供給中的比重超過了70%,煤的比重降到了16.4%,日本國產煤的比重降到了3%,水力的比重降到了5%,一次能源的國內供給率降到了12%。


    這種能源結構的隱患是,經濟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度極高,且主要集中在中東石油。1973年,進口石油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為75%,進口石油使日本對中東的依賴度高達79%,這加大了日本經濟的能源風險。

  

    2. 降低石油依賴度,實現能源的多樣化。

 

    20世紀70年代,中東地區發生了兩次大的動蕩(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和1979年伊朗政變),中東石油的生產和運輸因此受阻,導致了世界石油價格的飛漲,先後引發了兩次石油危機。石油價格暴漲造成了日本的通貨膨脹,嚴重打擊了過度依賴石油的日本經濟。石油危機後,日本開始了新一輪的能源結構調整,重點開發核電,積極進口煤和天然氣,以降低對石油的依賴程度。
 

    同時,鼓勵新能源技術開發和利用,在耗能大的產業領域開展節能運動。這個時期,日本能源戰略的重點轉到了降低石油依賴程度、重視能源供給安全性、追求能源供給多樣化上。1975年~1997年,日本對能源的總需求增長了1.5倍。其中,對核能的需求增長了12.6倍,天然氣的需求增長了7倍,對煤和石油的需求增長開始縮小,分別為1.6倍和1. 1倍。20世紀90年代末,石油在日本一次能源供給中的比重降到了52%左右,比20多年前降低了19個百分點;新能源的比重上升幅度雖然不明顯,但技術開發取得了很大進展。

 

    3.積極推進核電事業,提高能源自給率。

 

    戰後日本社會電力化率穩步提高(電力化率:發電用一次能源量/一次能源總消費量),到上世紀末,電力化率達到了40%。在日本,發展電力事業是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前提。一方面,受資源條件限制,發展核電成為日本在20 世紀70年代以後迫不得已的選擇,現在核電已佔日本電力的1/3;另一方面,日本積極推進核電事業更是出於安全考慮,核電既提高了能源自給率,又加大了能源安全系數。

 

    4.密切與產油國的關係,爭取進口石油多元化。

 

    日本的石油戰略一直是能源總戰略中的重點。努力實現進口石油多元化,降低對中東的依賴度,積極參與國際石油資源開發,爭取提高日資比重,加強與產油國的外交工作,積極建設石油儲備和管理體系,密切關注世界石油市場的變化,制定有利於自己的石油 市場對策,是日本石油戰略的具體方略。
  

    中東是日本進口石油的主要來源。此外,在北美、亞太地區、歐洲、俄羅斯和非洲等地,日本都積極參與石油、天然氣資源的開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日本進口石油對中東的依賴度。

 

    5.大力提倡全社會節能,堅決降低能耗。

 

    石油危機以後,日本高度重視在產業界開展節省能源、提高能效的運動,積極推行各種節能措施,鼓勵開發節能技術和產品。日本推動全社會節能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政府通過與能源相關的政策審議會經常性地研究能源問題,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法規。二是以稅收、財政、金融等硬手段為輔助,規範產業界的生產活動。三是通過經濟團體聯合會、行業協會等業界團體,在產業界推動節能生產。到20世紀80年代,日本的節能運動取得了明顯成效,日本單位GDP生產的能耗開始低於同期的美國。
  

    20世紀90年代末,美國平均1萬億美元GDP的生產消耗相當於2.64億噸石油,而日本僅消耗0 .96億噸石油。經過20多年的努力,日本生產領域的能源效率得到了較大的改善。1973年~1994年,僅製造業的能源使用效率就改善了約40%。製造業一直是能源消費的大戶,其節能措施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帶動了社會整體能源效率的提高。開發節能產品與生產環節的節能,都是節能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日本已在眾多領域開發節能產品。大宗產品有生產機械、汽車、辦公機械、家用電器(空調、冰箱、彩電);小型產品則多得數不勝數。節能產品不僅僅使日本 降低能耗的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也增強了日本對外貿易的實力,如其省油型小汽車暢銷世界,為日本賺取了大量的外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