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说日本的"总会屋"

(2010-01-14 12:42:34)
标签:

股东大会

商法

国民性

经营者

钱物

日本

财经

分类: 【精文推荐】—热点话题

说说日本的"总会屋"

编辑:王维   收录:【日本第一】(blog.sina.com.cn/japan001)

    六月下旬,是日本上市公司召开定期股东大会的时间。日本商法规定∶必须在每年的一定时期举行一次定期股东大会。此外,根据需要还可以举办临时股东大会。实际上,各公司的定期股东大会都是在6月的同一天举行,并且83%以上的上市公司都在半小时以内结束会议,因此被称之为“鼓掌大会”。而据了解这和“总会屋”有很大的关系。

  “总会屋”是一群特殊股东,有的还跟暴力组织有着密切联系。他们以协助股东大会顺利进行为理由向企业索要钱物,如被拒绝,便扰乱股东的发言、影响股东大会的正常进行。他们的行为极大地剥夺了一般个人股东参与经营的权利。

  “总会屋”可以说是日本特有的现象,它的历史据说可以追溯到日本股份公司成立之时。1903年左右,一些类似“总会屋”的不法行为就已被报纸曝光。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前和战中,一些被称为羽织浪人的右翼政客就出入各大公司索要钱财。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总会屋”的活动也日益频繁。1965年,为了寻找新的资金源,暴力团开始积极地参与“总会屋”的活动,由此暴力团和“总会屋”的关系逐渐亲密起来。1975年“总会屋”的人数已达到5000人。他们的活动甚至可以左右股东大会,使一般股东的发言权被剥夺。他们的存在也是造成日本股东大会有名无实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日本经济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为了改善股东大会有名无实的现状,恢复股东大会原来的功能,1981年日本修改了商法,以期通过法律灭绝寄生在企业的“总会屋”。日本商法第494条和497条规定对收取贿赂或提供利益的行为要加强严惩。此法公布以后,一些公司都纷纷斩断了与“总会屋”的关系,但尽管如此,1981年的调查结果显示还有70%的上市公司仍私下给予钱物,另有30%的人承认在开股东大会前与他们有过接触。为了彻底杜绝“总会屋”的敲诈,1998年,商法又做了修改,新设了“利益要求罪”和“逼迫利益要求罪”,加大了打击力度。可是,“总会屋”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公司和“总会屋”的地下活动依然在进行着。就是到了现在,有关“总会屋”的丑闻依然不绝于耳。它之所以如此顽固是和日本的国民性及经营文化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是日本人回避矛盾的国民性给了“总会屋”可乘之机。日本人是好面子的民族,在人前受责问或与人争吵都会被认为是耻辱。因此通常人们认为股东会时间越短就越没有问题,也就越成功。为了回避矛盾、掩盖会出现的问题,经营者采取了姑息的方法来让股东会平安无事地在短时间结束。比如被迫接受“总会屋”的协助或缩短股东会的时间等等。“总会屋”正是利用了这种息事宁人的心理。但其中也有毫不危惧与之做“斗争”的企业。日本股东会最长记录是1984年索尼公司的股东大会,一共持续了13小时39分。会上,大贺社长和其他的经营人员没有向“总会屋”妥协,堂堂正正地回答了他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尽管这还是少数,但要恢复股东会的治理机能,遏止经营者的违法投机行为,必须灭绝“总会屋”,使股东会成为有实质意义的大会。

  其次,经营者不够职业化。日本的经营者都是从从业员一步一步努力奋斗到这个位置的,他们对公司情况了如指掌却不一定是精通经营的专家。因此当矛盾出现时缺乏总体协调和运营股东会的能力。他们为了保全自己和企业的社会信用,只好向“总会屋”妥协。因此在日本迫切需要建立培养职业经理人的教育机构和市场,使真正擅长经营的人脱颖而出承担掌管企业的重任。

  日本的“总会屋”,是一种“恶东”,我国目前的股市与此相反,普遍存在的是一种“恶庄”现象。但不管是“恶庄”还是“恶东”,其共同点都是普通股民的利益受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