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资企业需要的人才

标签:
求职教育日资上司部下日本财经 |
分类: 【精文推荐】—热点话题 |
日资企业需要的人才
一、 引言
我从2000年起在这家公司主管教育工作,至今已经参与了数百家日资企业的研修业务。再介绍一下我在中国的经历,1989年我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留学,1990年起在哈尔滨科技大学做了一年半的日语讲师,从1995年至今在上海工作。加起来,已经在中国渡过了11年的时光。
二、 沟通的重要性
三、汇报、联系、商量
日资企业独特的沟通方式的第一点内容是“汇报、联系、商量”,在日文中,取这三个词的第一个字,称为“HOURENSOU”,它的发音与青菜中菠菜的发音相同,比较容易记,也为了说起来方便,在日本,一般将“汇报、联系、商量”简称为“报联商”。将来大家在日资企业工作,你们的日本上司也会要求你们做到
“报联商”。如果不知道“报联商”的意义和方法,不能做到这一点,就不会得到上司的赏识。我听到很多日本人抱怨“中国人不懂得汇报、联系、商量”。相反,很好地做到汇报、联系、商量的人,则会进一步提高日本上司的赏识。“汇报、联系、商量”,无疑是日本人最重视的商务沟通模式,在日资企业工作,就必须要了解它。即使在日本,“报联商”也是工作的基本常识,新员工进入企业,首先学到的就是这一点。
接下来,简单地介绍一下“汇报、联系、商量”的内容。“汇报”是将工作的结果和过程告知相关的人员。“联系”是将事实和信息告知相关的人员。“商量”是在遇到问题或可能出现问题时,听取上司和同事的意见和建议。
听到这,大家也许会觉得这一点非常简单,不难做到,可是要在日常工作中,恰到好处地准确地把握它的内容和方法,则必须要经过一定程度的训练,而且还必须理解为什么日本上司这样要求。
例如,很多中国员工持有这样的想法,认为“工作进展的很顺利,不用特意向上司汇报”或者“出现问题时,首先自己解决,立刻向上司提出,会显得自己无能”,因而没有及时进行“汇报、联系、商量”。等到上司询问“工作怎么样了”的时候,才汇报说“那件事已经做完了”,而上司会很生气地说“结束了,就应该早汇报”。或者出现问题时,自己试着解决,无论如何也解决不了时,才跟上司商量,因此很多日本上司感慨说“如果出现小问题时商量,凭我的力量还可以解决,等酿成大问题后,仅凭上司的力量已经难以解决了”。
“汇报、联系、商量”有三层含义。“完成指定工作后,立即汇报”;“尽早汇报不好的消息”;“工作中出现问题,立即报告”,这样,将工作过程中的进展状况逐一向上司汇报。
日本上司要求部下经常“汇报、联系、商量”,而有的中国员工因此抱怨“真麻烦,是不是对我不信任”。可是,日本上司是根据这些频繁的报告来掌握部下工作情况的,这种对工作过程的管理有助于防患于未然,也有助于在问题尚小时解决。日资企业对工作的基本想法是“只有好的过程才会带来好的结果”,这是他们要求
“汇报、联系、商量”的理由。
在日本上司看来,对部下工作过程的管理是对部下的关心,同时也是上司负责任的表现。因为在日资企业中,部下的失误是由上司负责的,不肯替部下承担责任的上司被日本社会认为是可耻的人。因此,对部下负责任,管理工作过程是日资企业的普遍做法。
日本人重视的是“靠集体的力量工作”,因而日常的“汇报、联系、商量”必不可少。即认为:“部下会借助上司的力量,通过与相关人员频繁地交换信息使相互之间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趋于一致”;“统一认识,加强团队精神]。所以,在日资企业,能够与他人共享自己的信息,并且站在集体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的人会得到好评。
而在欧美企业,员工承担工作必须自己对其结果负责,频繁地向上司汇报的人被认为是无能的,而且会追究员工的责任,直至解雇。这是欧美企业和日本企业各自不同的特点,没有孰好孰坏的问题,选择了哪一类企业,就要相应地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
四、要有主动性
沟通的第二个要点是“要有主动性”。众所周知,日本文化中有“心领神会”的说法,这也体现在商业社会中。日本社会是单一民族,彼此之间的思维方式大致相同,不用多说,对方也会领会自己的想法。
因此,日本上司通常很少明确地下命令。在指导部下时,也多是示范自己的做法,在日本的商业社会,有“看着上司的脊背成长”的说法。这是因为日本的商业文化中,将“部下主动向上司学习,好的部下会体察上司的意图”视为美德。
在我的印象中,很多中国员工是被动型的,总是等待上司的命令,只做分配的工作。而日资企业,主动思考的部下才会得到赏识。
例如,作为财务人员,不仅要完成日常的业务,还要经常提出建议,从怎样做才能增加企业利润的角度改进业务,这样才会被认为是“有能力的员工”。因此需要养成从总经理的立场看问题,从集体的角度思考的习惯。
从上司的角度看问题,而不是只完成眼前的和分配的工作,也有利于自身的进步。
很多中国人认为,做了额外的工作,失败了反而吃亏。因为干得越多,错的就越多。可是日本的企业文化提倡这种挑战精神,即使挑战失败也没关系,但是不能自作主张,如果没有得到上司的许可,失败了,上司会发怒。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上司不知情,但出现问题,上司也会因为“对部下的监督不利”而承担部下失败的责任。因此,挑战前应该先与上司“商量”。
五、提建议的方法
首先,要理解日本人的思维过程。日本人的思维过程具有系统性,通常是在预测未来的基础上,进行周密地风险分析后才行动,而不愿意一有想法就行动,边做边修改。所以日本人作决定的时间通常很长,可是一旦开始,进展很快。
在日资企业,只要能够切实做好日常业务,经常“汇报、联系、商量”、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协调能力,就会得到上司的信任。而没有责任感,工作马马虎虎、任性的态度是不会得到信任的。
总之,如果能够拥有改良意识、主动地向上司提出建议、并且动议前,进行了周密的分析、考虑了风险对策,就会得到日本上司很高的评价。
六、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