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石麒麟
石麒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193
  • 关注人气:4,25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麒麟:资本市场主要改革措施

(2013-01-19 10:11:13)
标签:

投资

中国市场

改革

分类: 石麒麟投资哲学

 

         石麒麟:资本市场主要改革措施

 

 

    目前,股市已经开始显露2013年的第一波向上小行情,作为中国的价值投资者,笔者一直很关注中国上层股市政策的变化与新的实施,强势的管理一直对中国股市的发展走势有很大影响,很多次牛熊的转化都与政策的变化有关。

 

    郭树清主席上任以来,以经济学家的底子开始了“新政”,普遍受到好评。下面是笔者对他的新改革的整理汇集,长期来看是对股市的利好,尽管相信一定会有曲折。

 

    “十二五”规划中,为优化市场结构、规范市场秩序、提高市场效率,近两年里推出了系统的改革措施。

 

    第一,进一步放松行政管制。监管重心从市场准入控制转向行为和过程的监督。2012年,取消和调整了30余项行政审批项目。

    第二,鼓励长期投资。推行按持股期限差别化征收股息红利个人所得税的政策。规范员工持股计划,鼓励上市公司加强市值管理。降低交易成本,一年内先后3次大幅下调市场收费标准。

    第三,改进新股发行制度。新股发行审核开始从对盈利能力的实质性判断,向以信息披露为中心转变。加强对发行定价的监管,完善新股价格形成机制,抑制二级市场盲目“炒新”,促进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

    第四,完善退市制度。在原有退市制度的基础上,引入了若干市场化的退市标准,建立了风险预警和退市整理机制,允许破产重整企业重新上市。今后,上市公司能上能下,也可以自愿退市,逐步将上市公司退市常态化。

    第五,强化上市公司分红。尊重上市公司经营自主权的前提下,鼓励引导上市公司建立持续、清晰、透明的现金分红政策和决策机制。

    第六,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在继续完善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制度的同时,设立了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积极引导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规范发展,鼓励证券公司探索建立柜台交易市场。

    第七,积极推动债券市场发展。建立了公司信用类债券部际协调机制,在推动监管制度标准的协调统一、银行间及交易所债券市场的互联互通,以及探索跨市场执法机制上取得一定进展。推出了中小企业私募债等符合实体经济需要的债券新品种,进一步丰富中小企业融资工具和途径。

    第八,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为社保基金、保险、信托、私募基金等专业机构投资提供便利,鼓励发展多种多样的财富管理产品和机构。更加重视引进境外长期资金,新增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投资额度500亿美元;新增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投资额度2500亿元人民币。

    第九,强化市场法治建设。完善市场法规体系,加强执法,对违法违规行  为“零容忍”。

    第十,进一步扩大内地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

    1,继续鼓励双向直接投资的同时,鼓励双向平衡的组合投资。非居民投资,QFII、RQFII等间接渠道,总的额度需要有计划地持续增加,投资比例限制也要逐步放宽,直接渠道也要适当拓宽。

    2,扩大居民发行、交易境外金融工具范围。试点开展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制度(即所谓QDII2),适当放宽境内企业境外上市的条件,支持符合条件的内地企业赴境外融资,提高我国经济利用国际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

    3,提高中介机构服务跨境投资的水平。已经将合资证券公司外方持股比例上限提高到49%;允许外资入股中国期货公司,比例最高可达49%;对基金公司等财富管理机构研究试点更开放的政策措施。还将继续兑现金融市场开放承诺,进一步放宽证券期货业的外资市场准入,提高外资持股上限,逐步放宽业务范围。

 

    应该说,上述多项措施是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好措施,尽管中国证券市场还有太多的不如意,当是用乐观的心态长期看相信中国证券市场,相信它一定会随着中国的成长不断完善发展壮大。

 

    笔者更想说的是,未来的中国市场中会有更多更大的外国资金来寻找投资机会,当然国内的巨额资金也会更多的进入股市,水越来越多了,股市中的好股票相信会涨到理想的水平。另一方面,中国今后十年会实现超级大国的复兴,巨大的市场足可以容得下众多的优秀公司的成长,投资者分享到相应的丰厚利润是完全可以预期的。

 

    北京石麒麟投资公司总经理

      2013-1-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