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1.1亿元,同比增长23.58%;营业利润7.9亿元,同比增长29.61%;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4.4亿元,同比增长28.68%;基本每股收益0.34元。
虽然中药材价格大幅涨价及波动,公司通过产品结构调整,使综合毛利率维持在40.6%,同比略微下降不到0.5个百分点。公司期间费用率为25.74%,同比下降0.93个百分点。经营性现金流仍高于净利润水平,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42元,高于每股收益0.34元,主要是公司坚持现款销售所致。2011年应收账款及存货的周转速度好于历史平均水平。应收账款及票据均较年初有有明显下降,预收款高达4亿。存货32亿元、较年初增加13亿,主要是中药材及零售业务的药品。应收账款及存货的周转速度好于历史平均水平。下表是与2010年财务数据的比较,除毛利率稍降外,其他指标都有提高。
|
2011/12/31 |
2010/12/31 |
每股收益(元) |
0.34 |
0.26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元) |
0.42 |
0.43 |
净资产收益率(%) |
12.6 |
10.48 |
净利率(%) |
10.72 |
10.35 |
毛利率(%) |
41 |
41.45 |
全年公司药品制造业务达到38.79亿元,同比增长近20%,其中的科技公司增速略快于母公司。公司8个销售过亿的一线产品增速均在10%以上,其中安宫牛黄丸受提价因素影响推动增长接近30%,销售规模接近3亿元。二线产品中,3000-5000万的产品有30多个,总收入超过10亿元,
2011年整体增速高于20%。小品种增长迅速,有力的支撑了公司整体销售规模的扩大。未来公司继续挖掘潜力品种,并针对特色品种个别策划,实质性的推动了全系列品种的销售增长。
营销改革成效持续,
营销体系向精细化改进,对于提高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公司媒体广告投放明显上升,坚持现款现货政策,保持了良好的销售增长趋势及质量。其中公司在北京社区医疗市场销售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实现同比增长20%以上。
对同仁堂商业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并入,利于公司对终端市场的掌控。公司以旗下23家零售药店股权及下属同仁堂药店相关资产作为标的,本次关联交易后,公司持有同仁堂商业51.98%股份。进行了报表合并,全年医药零售业务合计增长30%,整合集团医药零售终端对今后公司的自有产品销售有利,但对净利润的影响不大。主要意义是加强了公司对终端销售领域的掌控力度,为进一步拓展零售区域、扩大销售份额做好准备,同时有利于减少关联交易。
公司拟发行可转债12.05亿元,用于扩张产能。为解决产能受限问题,主要用于大兴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扩大公司生产丸剂、散剂及口服液等中药剂型的产能,有助于实现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大兴基地最快可能于2013年左右投产。
公司在“十二五”的表现值得期待:管理层激励方案的提出解决了束缚公司长期发展的主要瓶颈;公司在中医药领域具有超强的地位,拥有丰富的品种资源储备;“同仁堂”的皇家圣药品牌更代表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未来3年预计每年的经营增速将达20%左右的概率较大。
公司存在的风险因素:
(1)随着医改的深化,OTC市场竞争激烈,产品销售可能低于预期,部分药品可能存在降价风险;
(2)中药材及辅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的成本增长;
(3)集团公司未来的资源整合及营销深化过程存在不确定性。
北京石麒麟投资公司总经理
2012-4-22
本文不是荐股,注意市场风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