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只鸟在夜晚鸣叫,认不出什么鸟
当我从水边取水回来,走过满是石头的牧场
我站得那么静,头上的天空和水桶里的天空一样静。
多少年过去,多少地方多少脸都淡漠了,有的人已谢世
而我站在远方,夜,那么静,我终于肯定
我最怀念的不是那些终将消逝的事物, 而是鸟鸣时的那种宁静。
沃伦的诗歌主题,一直关注于时间、自然与人生的交叉体验,因而特别强调大自然的重要性以及隐含的无穷无尽的象征意义。不言而喻,沃伦的诗歌中,许多都带有一些超验主义的成分,沃伦的这首著名的诗《世事沧桑话鸟鸣》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沃伦曾在一首叫诗中写道:“我们生活的时代如此短暂,而且我们如此刻苦地学习一切,因而,我们可以抽出这段时间,为永恒而实践。”这首诗,我们可看作他是从大自然中抽出了一段时间与地点。
在第一节诗里,诗人写道:那是一只鸟在夜晚鸣叫,认不出什么鸟,我从水边取水回来,走过满是石头的牧场。在这里,与其说沃伦是用意象铺垫场景与气氛,莫不如说他是在不动声色地解释动与静间的微妙关系,一只鸟颤颤的鸣叫,显示了大自然的宁静,水桶里的水刚才还是波纹晃动,此时已静止不动:我站得那么静,头上的天空和水桶里的天空一样静。某种角度上说,也许,这是暗示了人的一生极为短暂,而人就像从水边取水一样,也终究要从自然万物中汲取自己的所需。或许,这就是所谓为永恒而实践吧!
在第二节里,诗人继续一咏一叹,让意象说话,在情感强烈的驱动下到达了诗歌的高潮:多少年过去,多少地方多少脸都淡漠了,有的人已谢世。在这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诗人黯然神伤地写下这些,紧接着,诗人故意重复了此前的句子:我站在远方,夜那么静。以便在最后推出他的华美乐章:“我最怀念的,不是那些终将消逝的事物,而是鸟鸣时的那种宁静。”在这里,诗人的语调宁静祥和,词语的控制也颇到位,完全可以这样说,诗人的智性和经验在诗中互相作用,并产生了神奇的化学反应。他把这个主题写得很透彻,有如催化剂一般。是的,大自然似乎在其循环往复的模式中超越了时间,而人终究不能如此,人不能抓住那些业已消逝或行将消逝的事物,只能后退一步,享受鸟鸣时的那种宁静。从而揭示了生命本质上的存在与意义。
这是一首我百读不厌的诗,我的解释或许是误读,也是年轻时写下的文字,希望朋友们喜欢,或许你们在很早的时候就喜欢上它了。就像我年轻的时候就悄然爱上了这首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