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秀谭一个人的“量”
(2022-09-21 06:03:26)分类: 不伦谭/不秀谭 |
我年轻时,关于喝酒的故事就很多。喝酒,就牵扯到“酒量”。
30来岁时,和一同学喝西凤酒。那时的“西凤”是好酒。同学的酒量较小,也许是“酒逢知己千杯少”,两人“一五一十”把它喝光了。同学没醉,我用本地话说还没有“过到酒瘾”。本还可喝,却没有了“西凤”。
过不几天,曾任本县书记的秘书到寒舍,我们又大喝一把。两人五瓶酒,喝完都没醉。不过话有些多,对坐闲聊天,一聊聊到第二天凌晨3点多,爱人夜起上厕所,才知道时间不早了。那时,同事们知道,我的酒量较大。当年没有午饭禁酒令,说我是中午一斤打底(照常工作),晚上越喝越多。
应该说,这样的酒量,一般应酬不成问题。巧的是大约在而立之年刚过,四个很好的朋友一块喝酒,我一人敬一小杯酒,仅仅喝了3小杯,当场就醉了,一直躺到酒席散去,友人将我送回家。估计是深夜12点多钟,酒还没散去。我当时住在“独生子女楼”4楼,他们扶着我一层一层地数,到门口用钥匙开门,开来开去打不开。后来爱人听到开门声,出门喊我走错了。朋友说,我是从二楼开始数的,数到4楼就是到了5楼。5楼是个小丫头,当然不敢吱声,于是闹了一大堆笑话。
酒量有大的时候,也有小的时候,如今只能喝半两酒了。酒量大时不能欺负酒量小的,酒量小时,不可硬撑着,“牛不喝水强按头”。
洪深《贫民惨剧》第三幕:“王大哥肚量大,决不会生气。”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八章:“他这一席话,完全出乎三个人的意料,这是多诚恳,多有肚量呀!”这里所说的,就是肚子里面能装多少东西。用平常的话说,就是能忍,能想得开,比如别人对你造成了小麻烦或困扰,你能原谅他,理解他,这就叫肚量。有肚量的人生活也会很快乐。没肚量的人斤斤计较,一点小事都计较,又不能把人家怎么样,很多时候把事往心里放,自己反倒活得很辛苦,很累。
有肚量的人,一般有分量,包括他们的意见,总是很有分量,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朱子全书》卷四:“若是大底功业便用大圣贤做,小底功业便用小底贤人做,各随他分量做出来,如何强得?”柯灵《香雪海·阿波罗降临人世》:“大诗人歌德在人类文化宝库中,占有很重的分量。”这样有分量的人,别人自然会“知恩图报”,尽管自己“真恩不图报”,但善有善报,所报者大爱无疆,“肚量”就是“心量”!
出狱后,孟尝君连夜逃到函谷关,可守卫有规矩,偏要等鸡叫才开城门。这时,一位会学鸡叫的门客就发挥了作用:他一学鸡叫,引得关上公鸡纷纷鸣叫,守卫以为公鸡打鸣于是开门,孟尝君终于逃离秦国。
有肚量与有境界、有锋芒、有涵养一道,是人生“四修”之一。包容别人,是肚量;谦卑自己,是器量;结合起来,就是一个人的分量。孩童时代有见识,长大之后有经历,才会有个精致的人生:笑容、包容、自信、自立、自强,是最大的精神财富,拥有了它们就拥有了全部—— 一种有分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