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秀谭“灯”的传递
(2022-09-15 06:06:56)分类: 不伦谭/不秀谭 |
《人民日报》7月19日下午,以《这位“红绿灯”叔叔,最近退休了……》为题,报道广东惠州一小学门前路口,交警李海燕每天坚持护送孩子们过马路,一站就是28年,成为了小学路口从未更换的“红绿灯”。如今,年满60岁的他光荣退休,学校特意为他举办了一场欢送仪式。
28年护送学生过马路的“红绿灯”叔叔,是大亚湾区公安局交警大队西区中队的一名民警。28年来,他每天一直坚持着一件事:在大亚湾西区第一小学门口,护送孩子们过马路,从风华正茂的小伙子,到两鬓斑白的老民警,他已记不清护送了多少学生过马路。
7月9日,李海燕早早将警服穿戴整齐,第一个来到执勤岗位上,这一天有些特别,这是大亚湾西区第一小学本学期的最后一天,也是李海燕护送学生的最后一天,年满60岁的他即将退休了。得知这一消息后,学校特意将李警官请进学校,为他举行了一场欢送仪式。同时,学校还为李海燕颁发了荣休纪念品和锦旗,感谢他28年如一日的默默奉献,保障孩子们出行安全,接过鲜花的李海燕敬礼感谢全体师生。
这一幕带有温馨性质的新闻,让人读之无不为其动容。“红绿灯”是比喻,既形象,又生动;既好记,又上口;既平凡,又伟大。由他,我们自然想到交通信号灯,一般由红灯、绿灯、黄灯组成。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准许通行,黄灯表示警示,所以叫“红绿灯”。
红绿灯,是国际统一的交通信号灯,是不出声的“交通警察”。但凡交叉路口,几个方向来的车都汇集在这儿,有的要直行,有的要拐弯,到底让谁先走,这就是要听从红绿灯指挥。信号灯的出现,使交通得以有效管制,对于疏导交通流量、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有明显效果,这一规定在全世界开始通用。
我住在千家街,接送孙女上省直机关第一幼儿园,就要跨过公路,常常看到交警值勤。接送孩子车流人流增多,让学校周边的交通压力变大,交警现场执勤,学校老师与学生家长组建的志愿服务队,及时引导车辆临时停在即停即走的指示位置后,人对人引领孩子进入安全通道,并护送至校园内,“警校家护学岗”充分整合交警、学校、家长的三方合力,让校园门前高峰期安全顺畅,我对此深有体会。
由“红绿灯”,我想到“燃灯校长”。在教育界,仅今年先后上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不下上十次,我个人认为中央组织部主办的《共产党员?》,2月22日所载《是“燃灯校长”,更是共产党员》,所概括的“燃灯校长”最贴切。说她是推动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帮助1800多位女孩圆梦大学校园的优秀人民教师;她是扎根云南贫困山区40多年,在脱贫攻坚中涌现出来的教育扶贫先进典型;她是新时代妇女投身脱贫攻坚巾帼建功的杰出代表,更是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的优秀党员;崖畔的桂,雪中的梅,她就是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
这些“灯”啊,照得人们心里亮堂堂,也照得人们心里暖暖的。但人都会退休,“灯”却不能熄,这就需要“灯”的传递。像李海燕这样日复一日,守护学生的交警还有很多。当小学生们上下学、穿行马路时,他们一边保护着孩子,一边指挥车辆,一刻不敢松懈。下雨天,学校门口积水甚多,交警不仅要保证学生安全出行,为了避免孩子湿了鞋袜,他们将孩子背在身上,赤脚淌过雨水,交警的辛苦工作,孩子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有时,孩子会飞奔着,扑到交警的怀里,给他一个甜蜜的拥抱。正是他们的无微不至,才让孩子安全出行,也让家长安了心。
“红绿灯”,是孩子们的“守护神”!李海燕这盏灯,风一程雨一程,二十八载不负初心,祖国花朵的最美守护人!或许,第一批他护送的孩子已经长成了爸爸,孩子也在他的护送之列。由此论及其他,不管做哪个行业与工作,都要向这位交警叔叔学习。我们平时的生活中,需要类似这样的“警察”——保民安,保民财,保民康……平凡而伟大的守护天使!
这就是爱啊,“红绿灯”叔叔退休了,还有更多的”红绿灯”叔叔服务于一线;张桂梅也快退休了,她的“灯”照亮了一批一批的前行者,他们也会“燃灯”、“举灯”……平凡的岗位上总有不平凡的人和事,平凡之中彰显伟大!同时,这个学校的做法也值得书写一笔,他们教会了孩子感恩。
大爱,温暖了孩子,温暖了社会。灯与灯的传递,也就是爱与爱的传递,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