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秀谭温馨的抚慰
(2022-04-25 06:01:14)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不伦谭/不秀谭 |
人们常说,人格是平等的。不过,话虽是这么说,但一接触实际,在人格的天平上,就难以丁是丁,卯是卯了。莎士比亚曾说:“没有自尊心的人,即近于自卑。”
比如,同是生日,别人同庆吃蛋糕,你却独自吃一个鸡蛋,心里就不平衡;再如,同在雨地下,别人穿的很时尚,你却穿老式胶鞋,心里总有点不是滋味……但是,若有人用善意的谎言抚慰你,温馨地陪伴着你,你可能就形不孤,影不只,心里暖暖的,没有自卑感了。
据《人民日报》24日《孩子,老师说谎了……》报道,近日河南南阳市重阳镇芦沟小学老师李超琪,看到班级的吕梦(化名)同学口袋里装着熟鸡蛋,便好奇地向她询问,小吕梦腼腆地告诉李老师,今天是她的生日,家里没给她买生日蛋糕,妈妈给她煮了鸡蛋。
这就是师者父母心,虽然是谎言,却是善意的。这种善意的谎言,实际上就是仁心的抚慰。抚慰,意思是抚恤、安慰;帮助别人从错误、忧虑中醒悟过来,出自《汉书·燕剌王刘旦传》:“方今寡人欲挢邪防非,章闻扬和,抚慰百姓,移风易俗。”这种抚慰,让人如含羞草,碰一碰,它就立即“含羞”——闭叶、低头。殊不知,它闭叶、低头不久,便又张叶、抬头,犹如一个人做了一番深刻的思考后,重振精神,卓然而立。温馨的抚慰就是这样,让人从自卑的“低头”中,重振精神,自尊自强。
现在的山区小学,多为留守儿童。这类儿童,常常有自卑感。自卑,是指个人体验到自己的缺点、无能或低劣而产生的消极心态。它源于婴儿弱小的无助感,是人类正常的普遍现象,后因心理、生理和社会的障碍(真实的和想象的)而加重,与优越感相对,对人格发展有双重影响。适度的自卑可产生成就需要,转为奋发向上的动力。沉重的自卑感不利于人的发展。有两种情况:不适当的超补偿,会使得人得不偿失;转成自卑情结,会造成生活适应困难。
老师针对这类学生,精心陪伴,让人倍感温柔,体会到心的抚慰。每个孩子都能在爱的怀抱中快乐成长,让人感受到温柔的善意,就会去掉自卑。老师那双胶鞋,厚重,温暖!试想想我们这一代,从小就打赤脚,看到别人穿“解放鞋”心里痒痒的,之后才穿胶鞋长大的,真的很容易自卑。这个老师好暖心啊,善良可爱的老师,一个温暖举动,照亮孩子的前路!一句“和你一样”,是最好的抚慰!
温柔体贴的好老师,是慰藉学生心灵的依靠!陪伴为爱心,谎言是善意,温暖了每一个人!老师温馨的抚慰,善意的谎言,润物细无声!你们如同孩子们前行路上的明灯,照耀着孩子们前行的方向,让每个人心存善念和感恩与爱同行。不仅是知识方面注重,而且对孩子心理健康方面也很关爱,是治疗阴影最好的良药,能给孩子们的童年留下更多美好的回忆。一食一衣虽简朴 一言一行却暖心!
我爱含羞草,爱它抚慰之后“含羞”而能振作、张叶、抬头,卓立凡尘的精神。一个人、一个民族,凡遇羞愧之事,都不应自卑,而应含羞而奋起!
(原载2021年5月24日“上海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