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秀谭·“身临其境”的劝驾

(2021-11-01 06:30:00)
标签:

杂谈

分类: 不伦谭/不秀谭

      “身临其境”的劝驾

  读过《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把桂林山水描写得形象逼真,读完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说到“身临其境”,意为亲自到了那个境地。出自《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肃未到,而曹公已临其境,表子琮举众以降。刘备欲南济江,肃与相见,因传权旨,为陈成败。备进住夏口,使诸葛亮诣权,权遣同瑜、程普等行。”

  由战争年代,我又想到桂林。南宋·王正功《劝驾诗·其二》:“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士气未饶军气振,文场端似战场酣。九关虎豹看劲敌,万里鲲鹏伫剧谈。老眼摩挲顿增爽,诸君端是斗之南。”诗中认为,文场上的较量就像战场一样激烈,就像对着强大敌人的关外虎豹,飞万里的鲲鹏一样。

   诗题为“劝驾”,出自《汉书·高帝纪下》,其中有这样一段话:“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劝驾”,劝人做某事,是中国古代官员礼贤下士之举

  我又由“劝驾”,想到旅游“桂林山水甲天下”,游山水,游长城,游……各类景区,人山人海。各色人等,各有千秋。既有文明者,又有不文明者。对不文明者,让其“身临其境”,也来个“劝驾”。

  57日人民日报,8日新华社分别报道,最近西安城墙景区,出现了一群“奇奇怪怪”的人。不过,游客们见了他们,却都会乖乖听话。

  原来,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西安城墙景区迎来客流高峰,景区专门安排了“唐武士”劝阻不文明行为,身穿金黄铠甲,腰佩宝剑,平均身高一米八,这阵势是相当帅气。

  当看到不文明行为时,巡游的武士就会上前抱拳劝说游客,“好汉!大庭广众之下,请提履穿之,”这是劝说游客不要当众脱鞋的;“好汉!城池久矣,恐有安危,请移步,”这是劝游客不要直接坐在城墙上的……这一系列用语,可以说是相当地道了。

  景区工作人员表示,“五一”期间游客较多,不文明行为也时有发生,增设的武士能够营造出浓厚的盛唐文化氛围。武士们上前劝说时,游客容易将自己带入到装扮的情景中,很快就能纠正自己的行为。这既能避免传统劝阻方式的生硬和尴尬,又能加深被劝阻人员及周围游客的印象。

     这个创意,赢得了不少网友的“芳心”,“感觉穿越了”,“有趣,还能避免尴尬”。很有创意,建议推广

  我曾在本“头条”发过《假如墙砖有知……》,北京八达岭长城3名游客,在墙体上刻字,由“赏风景”变为“伤风景”。如果八达岭长城也这样让人“身临其境”,善于“劝驾”,估计那3人就不会乱刻滥伐。

  由此举一反三,西安这个创意别出心裁,效果也好。历史文化与旅游、文明执法等结合,有助提升城市的形象。同时还增强了安全感,一兵多用,既可以增加景点趣味性和可玩性,又能有效避免生硬劝阻造成的矛盾。

  进而推而广之,目的还是希望大家都能提高自己的文明素质。“劝驾”是一方面,“听劝”则是另一方面。“身临其境”的时候,也有可能会遭到不友好的对待。需要相互理解、体谅。

  身临其境”即是一道风景,也很好的维护了景区秩序,传播文化的同时点亮了文明

                                 (原载202159日“上海头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