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渝谭醉氧
(2021-04-10 07:08:35)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不媚谭/不渝谭 |
醉氧
几十年来,我但凡写点“小摆设”,常常与“年底”有关。
1982年底业余写作杂文,其后几次写写停停。其中1997年至2009年搁笔,停了十多年。2009年底重新拿起笔,2012年底因编书又停笔。
编书停笔之后,到2020年底,八九年基本没写东西了。这次到海南,空气清新有“闲情”,也追寻一下“逸致”,又想重新拿起笔。
想写写东西,脑子就会动起来。因有所感,触事立言,写出《海南的均温》、《海南的交警》、《海南的摩托》,以及《不算》和《醉痒》。
这几篇小品,都是11月底至12月初时所写。当时任意而为,边写作,边休息,边调节,但还是影响了睡眠。
12月中旬之后,没有埋头在手机上慢慢敲打文字,只是偶尔动动脑子。休息10多天来,虽然睡眠略有好转,但仍然深睡不足。
我每天晚上10点睡,次日早上7点起床。本来,每天应睡9个小时,但近日经测量,一周内日均睡眠时长6点16分,其中昨晚深睡1:21分,浅睡5:2分,共睡6:23分,清醒时间2:37分。这也就是说,深睡不足,浅睡正常,清醒过多。
清醒过多,“清醒”干什么?有时爬起来,随便翻翻书;有时喝喝水,再次躺躺;有时只能在床上辗转反侧,翻来覆去,胡思乱想……这样“过多”之后,头脑昏沉,反应迟钝,还需休息。
以后是否写作,随缘,随遇,随机,顺其自然,不妄作追求。
套用列宁的话说,不会睡眠,就不会写作。睡眠,比写作重要!
这次从武汉到海南度冬,刚到保亭这个省直辖的黎族苗族自治县,就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等症状,待休息几天,症状消失。
保亭空气新鲜,是个天然氧吧。在“长乐居”里,以北方人居多,大都不分东南西北,可任意闲聊。他们来得早,有感受,有经验,说我是患了“醉痒”症。
“醉痒”?第一次听说,难道与“醉酒”一样?氧是人体所需,是心脏的动力源,十分重要,还“醉”得了?会起反作用不成?
后来得知,醉氧是由于人的机体已适应原低氧环境,一旦进入氧气含量相对高的地区,就会发生不适应,从而出现疲倦、腹泻等症状,产生一种所谓“脱适应反应”或称“低原反应”。在医学上,也俗称“醉氧症”,一般三四天或1至2周可自行消失。
得知“醉痒”,我又初步探讨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利弊。
我们每天都在呼吸空气,那空气是一种混和气体。按体积百分比计算,含氮气78%,氧气21%,二氧化碳0.04%,水蒸气0.9%,惰性气体0.96%。其中,对人体至关重要,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成分是只占21%的氧气。那么,吸入氧气好吗?好,也有害处。
呼吸的作用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绝大多数生物进行呼吸,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人也不例外。但是人体呼吸时,吸进的是空气,并不都是氧气,呼出的也是空气,是增多了的二氧化碳,人就在这种呼吸中细胞利用氧,推动生命的运行。
氧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关键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第一需要,是维持肌体免疫功能活力的至关保证。然而,我们呼吸中,氧气只占21%。人若少于或缺氧,各器官的功能和免疫力就会下降,就会降低对病毒的抵御能力。所以,氧气是好东西。
但好东西不能过度,我们若过量吸入氧气,即超过21%的成分,轻的会“醉痒”,严重的会使生命衰老。进入人体的氧与细胞中的氧化酶发生反应,可生成过氧化氢,进而变成脂褐素。这种脂褐素是加速细胞衰老的有害物质,它堆积在心肌,使心肌细胞老化,心功能减退;堆积在血管壁上,造成血管老化和硬化;堆积在肝脏,削弱肝功能;堆积在大脑,引起智力下降,记忆力衰退,人变得痴呆;堆积在皮肤上,形成老年斑。由于疾病等原因吸入氧浓度过高,又易引起氧中毒。?好东西不用好,害在其中!
再说说二氧化碳,有害吗?有害,也有好处。
二氧化碳对人体的危害,最主要的就是会刺激人的呼吸中枢,导致人呼吸急促,并且会引起头痛和神智不清,严重的还会数秒后瘫痪,心脏停止跳动。
然而,二氧化碳虽然有害,却也有生理意义的成分。一定水平的二氧化碳分压对维持呼吸和呼吸中枢的兴奋性是必要的,吸入没有二氧化碳的纯氧,会产生呼吸暂停。同时,二氧化碳本身也发挥了一定的好处,比如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升华时可吸收大量热,因而用作制冷剂,可以用作灭火和人工降雨等等。
氧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无嗅的气体。由此可见,世间一切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相互辩证,长短相较,好坏相倾,利弊相连。作为人类,应善于分辨,做到好中防害,害中取利,切莫“过”:过则失,过则错!
(原载2020年12月19日“深圳头条”、2021年1月24日《潮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