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自心底情自深
生活需要笑。
笑,是人类特有的感情表达方式。语言大师候宝林称:“笑是人呱呱坠地后真实感情的第一次亮相。”我国《笑林》、《笑海》之类关于笑的专著达15部之多。日本、英国近年成立了“笑的天地”等机构。鲁迅说:“笑能给人愉快和休息。”医学界则认为笑可治病。据说英国著名化学家法拉弟常患头痛症不愈,后常去剧院看喜剧,屡次捧腹大笑,终于“笑跑”了病魔。再看看我们同志之间友好的笑,情人间相互甜蜜的笑……乐在“笑”中,多么令人愉悦!
然而,笑,都好么?
笑本是和顺、畅心的,但笑的产生,往往受感情的支配与制约。因此有些笑不仅不能使人愉悦,反而会令人产生憎恶感。国产喜剧片《满意不满意》中,有一个“阿混学笑”的情节:某饮食店服务员阿混,决心改变自己与顾客的紧张关系。他发现本店老师傅受顾客尊敬的秘诀——“面带笑容”,便“学而时习之”,逢人笑呵呵。但可惜,他“笑与愿违”,人们疑心他有神经病,于是纷纷避而远之。这是何故?乃因他不知同志间有会心的笑,体谅的笑,友好的笑,幽默的笑,欢乐的笑,真诚的笑。他的笑,是不自然的笑,不得体的笑,不真诚的笑,简言之:是机械的笑。这种机械的笑口虽开,却没有亲切感,反而使人产生逆反感,以至“笑跑”了顾客。斯笑,与板着面孔形虽异而质无别,故其笑反不如不笑矣。
不笑而强为笑不好,不笑而投其所好被博得的笑,更令人憎恶。至于佯笑、冷笑、讥笑、奸笑、皮笑肉不笑、狰狞的笑、凶恶的笑,那就更令人不齿了。
如今,有不少机关为改变“门难进,脸难看”的形象,提倡对来人要“让坐、笑迎”,许多商店提倡“微笑服务”。怎样个笑法?值得研究。记得有位“造笑”大师总结笑的艺术时说过:“笑自心底情自深。”诚哉斯言!只有“笑自心底”,感情相通,情动于心,笑形于面,才会笑容可掬,笑得自然,笑得得体,笑得亲切,笑得真诚,笑得感人,使人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春风常在,笑口常开”。笑,要给人以和煦春风般的温暖,使人暖洋洋,乐融融,甜滋滋。否则,便难免“笑”得其反!
(原载1989年3月25日《长江开发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