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夜谭    超“烦”脱俗

(2011-08-03 06:18:05)
标签:

徐全利杂文集(十四)

不夜谭

分类: 不周谭/不夜谭

             超“烦”脱俗

 

    人生如戏,有雅有俗。雅,人皆趋之;俗,人皆唾之。对于庸俗之气,世俗之风,《荀子·儒效》谓之:“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蒲松龄《聊斋志异·沂水秀才》例称:“一美人置白金一铤,可三四两许,秀才掇内袖中。美人取巾握手笑出曰:‘俗不可耐。’” 

      

    从成语“超凡脱俗”看,人们自古就追求高雅而脱俗。晋代的葛洪在《抱朴子·登涉》里说:“近才庸夫,自许脱俗。” 唐代的殷文圭所作《贺同年刘咸辟命》诗曰:“脱俗文章笑鹦鹉,凌云头角压麒麟。”还有人以“雅”反衬“俗”,描述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手如柔荑妩飞雪,肤似凝脂润玉颜;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星眸竹腰,见之忘俗……这些诗句和描写,虽有所“脱俗”,但似乎都没有“超凡”。细想想,作为每个肉身凡胎的平凡人,要“超凡”就如抓着自己的头发脱离地球,是断难达到的,因而欲异想天开地“超凡脱俗”,不如实打实的超“烦”脱俗。

 

    烦恼,顾名思义就是心情不高兴。“烦”在哪里?“恼”在何处?试析一下,有来自工作上的烦恼:找不到工作,如无立足之地有烦恼;有了工作,竞争压力大也烦恼。有来自钱财上的烦恼:没钱的时候想多赚钱,有了钱又嫌少,成了钱的奴隶。有来自家庭的烦恼:为“柴米油盐酱醋茶”琐事烦恼,为上有老下有小生计烦恼,为子女上学、工作就业、成家立业烦恼,为自己老来无能、老弱病残、身后事烦恼。有来自感情上的烦恼:失恋的、多恋的、乱恋的,剪不断,理还乱。有来自社会上的烦恼:为贫富不均烦恼,为社会丑恶现象烦恼,为工资不涨物价老涨烦恼,为防盗门不防盗烦恼……人生在世,真是烦恼丛生。

 

    烦恼是因事而来,因心而生,超“烦”就应在“心”与“事”上超脱。“心”与“事”往往连在一块,而“心”起主导作用。因此,超“烦”脱俗,既要超然“事”(物)外,更应从“心”开始。

 

    从“心”开始,用心体味,超“烦”脱俗。有的人说:当了官才快乐,殊不知当官很累,也烦恼多多。有的人说:发财了才快乐,殊不知人为财死,多少人为财所累,没钱的时候很快乐,有了钱却出门怕贼偷,在家怕贼抢,更担心容易产生败家子,纨绔子弟,自己奋斗一生,经败家子一折腾,一切又回归到零,岂不烦恼?反之,有的人看起来很快乐,这并不是他没有烦恼,而是他善于对待烦恼,善于处理烦恼。烦恼的滋味是苦的,有时用心体味烦恼,反而能有所感悟,能成为灵魂的培养液,转化成一笔精神上的财富,使烦恼之苦变成了喜悦之甜。

 

    从“心”开始,心胸开阔,超“烦”脱俗。在生活中,一个人得到了事业,很可能就失去了生活;坚持了原则,就会失去了朋友;一心只想攀登高峰,就得不到下海冲浪的收获……这其中有得就有失,选择了所“得”,就不必为所“失”烦恼。生活的哲学是最讲信誉的,为获得付出了成本,总有一天会得到回报。多想所得,少想所失,哪里还有烦恼?

 

    从“心”开始,知足常乐,超“烦”脱俗。每个人都会有烦恼,也都会有快乐;每个人不可能一生都是烦恼,也不可能一生都是快乐。幸福的人,无非是快乐多些,烦恼少些;不幸的人,无非是烦恼多些,快乐少些。这两者间的“多”与“少”,大多源于“得”与“失”的选择。选择的特点是得到也伴随着失去,“吃着碗里,想着锅里”,老是以自己没有的去比人家拥有的,烦恼当然会时刻伴随着左右。试想想:人不可能同时到两个地方去,譬如既在北京就不可能同时又在东京,若在北京能够“知足”,待今后再到东京,便只有“常乐”没有烦恼了。

 

    从“心”开始,淡薄名利,超“烦”脱俗。有人说野花不种年年有,烦恼无根日日生。其实,人是赤裸裸的来,赤裸裸的去,若用淡薄名利的眼光审视世间的名利、纷争,与其让这些身外之物、无聊之事困扰自己,不如顺其自然不强求。若能视富贵如浮云,忧愁之时想美好,困惑之时想未来,闲看春水心无事,静听蝉吟气自消,这样烦恼便没有了“根”,也就能使人超“烦”脱俗了。

 

                            (原载2015年7月31日《潮州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