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夜谭   薄责于人

(2009-12-17 17:56:01)
标签:

徐全利杂文集(十四)

不夜谭

分类: 不周谭/不夜谭

薄责于人

 

《三国演义》里的祢衡,恐怕可以算是苛责于人之“最”。他曾跑到曹操那里,把曹操手下的文臣武将一一骂到:“荀彧,可使吊丧问疾,荀攸,可使看守坟墓,……张辽,可使击鼓鸣金,许褚,可使牧马放牛。”

 

 他何以这么苛责别人呢?近日读到东晋文学家卢谌写的一首《答刘琨》诗,其中有这么两句:“不待卞和显,自为命世珍。”我终于领悟到了:凡苛责于人者,大都是把自己看成是稀世之珍的。祢衡就是“自为命世珍”的突典型。曹操问他:“汝有何能?”他大夸海口:“天文地理无一不知,三教九流无所不晓。上可以致君为尧舜,下可以配德于孔颜。”既然这样无所不能,荀彧、荀攸、张辽、许褚等人,当然都不在他眼里了。

 

现在,祢衡一类狂生不多见了,但“看自己是一朵花,看别人是豆腐渣”的人并不鲜见。他们总是过高地估计自己,过低地估计别人;薄于责己,严于责人。本来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实事求是地责人之过,使其少犯错误,这不仅应该,而且可嘉。但这种责人应是善意的,而不是吹毛求疵的苛责。若“以圣人望于人”,“其责人也详”,那就定会得出“洪洞县里无好人”的谬论,天底下还有多少可信可用之人?倘这么对待干事者,那就不仅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而且还会导致多干多错而“落马”,使正在干的事业而“流产”。

 

 还需一辨的是,“薄责于人”并非搞一团和气,而是要讲宽厚,在宽厚的基础上“责于人”。这佯“责人”,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或许可期“裁枝冗,培土护花”之功。

 

           (载1988年6月7日《广西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