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周谭   终归是“泉”

(2009-11-03 18:57:56)
标签:

徐全利杂文集(十三)

不周谭

分类: 不周谭/不夜谭

终归是“泉”

 

长居温泉,又适逢国际温泉旅游文化节近日在温泉举行,于是对“泉”产生了一些遐思。

 

泉一般从山里淙淙流出,故而往往概称为“山泉”。但正如将人统称为“人类”,各人还有各人的姓名一样,各泉也有各泉的称谓。在我国,对泉的命名大都烙有鲜明的人文印记:温泉、冷泉、甘泉、玉泉、阳泉及含羞泉、桃花泉、珍珠泉等等,皆以泉的姿态、景象及自然质地而命名;廉泉、贪泉、盗泉等类,其得名与流传,则反映着一定的人文背景和人生操守,可谓寓意深刻,值得玩味。

 

以泉的姿态、景象及自然质地而命名的“温泉”、“玉泉”、“桃花泉”等,我以为都道出了泉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游览、观赏及饮用或药用价值,值得开发利用。以人文背景和人生操守命名的“廉泉”、“贪泉”等,我则以为大都隐含着人生百态,对人具有教育、启迪作用,这里且说其概。

 

对于廉泉,传说较多。据《嘉庆一统志·汉中府》载:在陕西南郑县境内,有一山泉注入汉水,名叫“廉津”又称“廉泉”。又江西赣州市内,古有一泉亦称“廉泉”。相传南朝宋元嘉中,一夕暴雨忽涌成泉,因当时郡守有廉名,故而人称“廉泉”。还有合肥市包公祠堂东面的六角亭里有眼泉水,更被人称为“廉泉”。亭中石壁上的文字记载,谓此泉颇具神力,清官饮之,心明眼亮,精力旺盛;贪官饮之,则头痛难忍,长久不愈,真可谓“清泉一饮辨忠奸”。

 

至于“贪泉”和“盗泉”,似乎总与“廉泉”对立而生。《水经注·耒水》载:湖南郴县境内,耒水西流,黄水注之,黄水东北流,众山水流注于大溪,号曰横流溪,俗称“贪泉”,相传饮后贪于财贿。又广州石门古时也有“贪泉”,相传人饮人贪。还有山东泗水县东北,古有一泉,人称 “盗泉”。《淮南子·说山训》讲:“曾子之廉,不饮盗泉。”《尸子》则说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晋代的陆机还以诗诫己诫人:“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可见贪泉盗水,真可谓“尔曹身与名俱灭”矣。

 

 然而我以为,廉泉也好,贪泉、盗泉也罢,既然为泉,终归是“泉”——不过是水也。只要不含化学毒素,就尽可饮之,绝不至于饮一瓢廉泉之水,就可自动操守清廉,从此可不严于自律了;也不至于饮了一瓢贪泉或盗泉之水就变得贪得无厌,从此“跳进黄河洗不清”了。以廉名世的东晋吴隐之,若是饮了廉泉而廉尚在情理之中,可他赴任广州判史,革岭南之弊,未及州而至石门贪泉,酌而饮之,结果是清操不变,“终当不易心”。所以说,清廉之士饮了贪泉不至于变节,贪盗之徒饮了廉泉也不会有所收敛。尤其是贪鄙者,不可“生了怪胎怪床歪”,以为是“泉”——外因促使其贪。廉泉、贪泉之类的故事代代相传,所反映的不过是世世代代的民众,对清正廉洁之士崇敬而爱戴,对贪官污吏则深恶痛绝。

 

我进而还想,泉终归是泉,与之相似的酒也终归是酒,钱也终归是钱……世间一切事物,关键在人如何把握它们。

 

                      2013年9月16日《潮州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