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父母之爱,父亲的爱
(2012-06-24 17:15:10)
标签:
文化父爱非爱行为表达接受教育 |
分类: 教育 |
心理学上有一种界定,说现代人的交往中,有一种行为叫做“非爱行为”,意指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的非爱性掠夺。这种行为往往发生在夫妻之间,恋人之间,母子之间,父女之间,也就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之间。
不少家长(父亲)也经常会对孩子说:爸爸妈妈放弃了很多,我们的一切都牺牲了,都是为了你,你为什么不好好念书呢?
所有这些,都可以称为非爱行为,因为,它是以爱的名义所进行的一种强制性的控制,让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有一本写如何为人的书,作者是一个英国的心理学女博士。她在书的开头说了一段非常好的话。她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对孩子的爱。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应该保有。与之相反的,那些言辞、身体的伤害,责骂,有些看似是带着“教育”的帽子,却实实在在是在那个当下伤害了我们!
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很多也不过是“孩子”的水平,认识了这一点,请你首先放下那些怨恨,理解那些或大或小的错误~
和解前的预热
有谁上过豆瓣“皆祸害”小组?
有谁敢公开地在儒家文化蚀骨的中国,明确的向任何人表达,自己对父母的不满?
在中国人而言,这一步太容易被压抑了,以至于你都不觉得你是在压抑自己,啊,怎么敢随便说他们的不是啊——你不孝啊!
所以,在与那些伤害握手之间,让我们先做好和解的预热——表达自己的不满!
表达不满是走出问题的第一步,对很多人来说,表达仍然是非常困难和难以接受的。
承认对自己造成的伤害,在某些程度上不仅意味着对赋予我们生命的的背叛,也是一种对文化的反抗。 表达,它实质上是一种意识层面的觉醒,却可以带动潜意识里的深层解冻。开始表达,就意味着和父亲或者母亲分离的开始,她总算可以开始表达属于自己的声音,自己的意志。这是力量的体现,在表达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自我意识和独立。
所以,当你曾经对合理不合理的伤害感到痛苦的时候,表达,即便是控诉都是一种正常的宣泄,但是事情并非到这里就结束了。这仅仅是走出了与解的一个预热。
与父亲和解,成长为真正独立的男人,女人,可以为人父,为人母的健全人格,我们还有几步路:
和解三步走
第一步:放下仇恨
无论我们有过怎样的父亲,正常的还是非常恶劣的,接受他们,就意味着接受自己是他们的孩子,给自己在家族的传承中找到位置。换言之,我们虽然来自于他们,但我们只保留了他们身上好的东西,抛弃了坏的东西,因此,我们的孩子将来才会更好地继承这份基因和文化遗产。对于那些有过残酷经历的孩子(比如受过的性侵犯或虐待)来说,接受则意味着宽恕。我们应当超越攻击的欲望,这并不是遗忘,而是走出仇恨,决定不再追究与的恩怨。
第二步:不再期望他们有所改变
要按他们本来的面目接受他们。从这个意义上说,接受与和解不同:有时我们只有不再见,或等他们去世后,才能接受他们,因为他们已无法再对我们造成伤害。接受是内心深处隐秘进行的一种重逢历程,它的表现不是外在的,很少会觉察到。即便他们会隐隐感到一些变化:我们不再那么爱生气,那么胆小怕事,我们更加有主见。和解是内心经历的过程,我们首先要放弃对理想化(我们向往的形象)的幻想,从而接受自己的真实面目。
第三步:透过的不足看到他们的力量,透过缺点感受他们的心声和优点
接受他们,使我们意识到自己仍然是他们的孩子,但是已经成年。这个工作不是自动完成的,很多人成年后还在埋怨不合自己的愿望,还在固执地想改变,想让他们更理智,弥补过去的错误。我们想要的永远高于能给的:更多的爱,更多的安全感,更多的智慧,更多的想象力……
怎么知道自己与的问题是否已经解决?
在接受的道路上,第一个阶段称之为控诉阶段,我们这时想的全是对的不满。一部分人陷入这些怨恨情绪不能自拔,另一部分人的情况恰恰相反,他们无法进入这个阶段,原因有很多:也许他们从小就被灌输要对绝对尊敬,像老一辈人那样;也许太过凶狠,他们一想起来就恐惧;又也许尽职尽责,竭尽全力保证他们有个幸福的童年,他们不忍对说三道四。
当人们感到无权指责时,这些家庭的聚会表面上风平浪静,其乐融融,直到有一天,谁多喝了几杯,或财产继承上有了问题,危机就此爆发。这类突发事件揭示出,我们没能摆脱的控制,或者没能医治过往的伤痛。不过,清理与关系的必要性往往以更隐秘的方式表现出来:不允许自己在职业上有所发展,不能建立亲密关系,或不能听从自己的欲望……我们责怪命运不公,其实应该斩断的是与幼稚的关系。
与父亲和解的本质:
不是:向父亲(母亲)妥协,遵从他的旨意
也不是:要求父亲按照自己的理想呈现他的爱
更不是:如庭外和解一般双方互相妥协算数
与父母和解的标志是:
切断——幼稚的依附、遵从、依赖的关系,有亲情但不依赖
发展——独立的人格,而不是一切的恶果和抱怨都指向父亲(母亲)
包容——理解父亲(母亲)的处境和有限的能力,准备好在恰当的时机,与他的爱重逢……
真正成熟的男人,是对母亲没有依赖,对父亲没有怨恨,并且在自己的行为方式上超越前辈,发展自己独立家庭体系的人。
这才标志着一个男人个性与性格的成熟,也标志着你做好了成为一个父亲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