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的得意门生
(2011-04-16 14:08:49)
标签:
佛洛依德弟子客体关系文化 |
分类: 心理 |
关键词 :亚伯拉罕;费伦茨;精神分析;发展阶段;影响
1 亚伯拉罕:德国首位精神分析学家
卡尔·亚伯拉罕(Karl
1.1 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再划分
亚伯拉罕以弗洛伊德的性器欲前期性组织结构的阶段理论作为出发点,把性格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的每个阶段又细分成两个子阶段:1)口欲阶段,这一阶段分为前口欲阶段和后口欲阶段。前口欲阶段即被动吮吸阶段,这一阶段是前矛盾性的,婴儿的目标是吮吸,既没有爱也没有恨,婴儿不能区分自我和母亲;后口欲阶段是主动的、施虐的、吞咬阶段,婴儿与乳房的关系处于矛盾状态,婴儿希望咬住并吞没它。基于这种假设,亚伯拉罕推断出两种不同的婴儿的客体关系模式,通过吮吸方式的合一(incorporation)关系和通过吞咬方式的破坏关系。亚伯拉罕认为后一种关系把矛盾冲突引入到了婴儿的生活中。2)肛欲阶段,这一阶段分为前肛欲阶段和后肛欲阶段,亚伯拉罕试图通过这种划分来解释忧郁症与强迫性神经症的形成。前肛欲阶段是逐出性的和施虐欲的;后肛欲阶段是保持性和控制性的,儿童寻求占有物体并牢牢地抓住它。在这一阶段儿童首次表现出对客体的关注,成为了后来朝向客体爱的关系的先兆。3)性器欲阶段,这一阶段分为前性器欲阶段和后性器欲阶段。前性器欲阶段是排除生殖器官之外的客体爱,后性器欲阶段则具备了完整的客体爱。亚伯拉罕对力比多发展的性器欲前期的理论贡献一直激发着后来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
1.2 性格形成论
亚伯拉罕在性格形成(charac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