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是的,我们所有的固执都来自于不良的社会化经验,其中多半来自质量并不高的父母关系和亲子关系,在这些关系中,我们学到了怎样远离一个孩子的本能,怎样让自己活得有面子,但没了放松和快乐。
前些日子,一个80后女孩子前来咨询,她的问题很简单:我感觉老公不像以前那么关心我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为此,她特别焦虑,甚至导致失眠和轻度抑郁(她多少学过点儿心理学)。
谈话间得知,他们二人自由恋爱,通过海誓山盟结为夫妻。婚后一两年,小夫妻如胶似漆、相敬如宾,看起来,一切都在按着婚礼上的誓言和程序运作。可前一阵子,妻子提出想要孩子,这的确再正常不过,可反常的是,老公的应酬突然多起来,好多次都是醉后回家,倒头便睡,与妻子少了交流,更谈不上要孩子了。
随着这种日子的增多,妻子越发感到不安与烦躁,甚至经常抓住老公回来的空当儿向他发作、抱怨,这又导致老公更不想回家,就算没有应酬也在公司加班。反过来,这让妻子怀疑他是不是不还爱自己。
谈话间,得知这位年轻的妻子是独生女,而老公的家庭兄弟姐妹一大帮。再进一步沟通,女方说父母特别疼她,从小生活平淡,一家三口老老实实地过日子,并没想过什么出人头地。而老公就不同了,从小就生活在叽叽喳喳一大群孩子的家庭氛围中,所以他长大后也喜欢那种应酬和交际,加之他的家境不那么富裕,因此,老公从小就立志要担起全家的重任,为全家人的脱贫致富负责——他将这种经验带入后天,虽然已经成立了自己的小家,可他仍然喜欢活跃在热闹的环境中,并要为家庭的翻身做出努力,特别是妻子想要孩子的信息,给他造成一种无形的压力,一方面,他要为此负责,因此加大应酬与加班,另一方面,那个从小的立志与实际年龄的反差所导致的力不从心,又让他回避责任,具体也落实于应酬、加班。于是,应酬与加班成为了他最合理的解释,同时也能向自己作出交代。
可妻子感受到的经验,是从小就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生子女待遇。也因此她不太合群,自然也就不理解老公的经验。同时,父母对她的关注是唯一性的,她也把这种唯一性带入后天的夫妻生活中,总希望老公对她也是如此,这就是她感到不安的原因。
究其根本,我们不得不涉及到两种家庭结构的差异,以及由此差异导致的不同生活习惯。
老公的家庭中兄弟姐妹一大帮,这就无形为他的童年成长创造出一种思维习惯:凡事以关系为主,做任何事都会习惯性地维护家庭各成员的利益,也就是所谓的顾全大局,或替别人着想,比较忽视自我价值。可有朋友就问了,既然是替别人着想,那他为什么不替妻子着想?因为妻子在老公心目中并不是别人,是自己的一部分,毕竟,夫妻关系不同于手足关系,本质原因就是接触到对方的性,因此叫结合。所以,他忽视自己的同时,也就连带着忽视自己的夫妻关系,可这并非所有非独生子女的特征,导致他上述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有妻子的“功劳”。
妻子的“独”,从小就已经培训成功,她要求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同样,她的自我也包括夫妻关系。但她的成长经验中没有相互迁就、彼此牺牲、纯粹用心来照顾对方而不涉及到本质的手足关系,因此她要求老公对她,对家庭一下子切入本质,也就是“排他性”。
一个喜欢合群,一个喜欢独处——两种家庭结构在此起到相当大的作用。这可怎么办?每当我遇到类似问题时,头脑中都会闪现出年轻时的那些流行歌曲,什么《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每天爱我多一点》、《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你究竟有几个好妹妹》、《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总之,都是爱呀爱的,听上去都是那么回事,可如果都让心理学分析一下,还不都是一些琐碎的童年经验,造就了后天的不同心态,以及对方的生活经验与自己的反差,以及此由此反差给彼此造成的诸多不爽!
是的,一切所谓的烦恼都是心理游戏,都是孩子在玩过家家。只不过那个孩子把当年的玩具变成了今天的锅碗瓢盆,把当年的父母、手足亲情变成了今天的爱情。本质上啥也没变,形式上全都放大了,延伸了,但是,相比于孩提时代,今天的我们有一种本领退化了,那就是灵动。比如孩子在过家家的时候如果闹了矛盾,可以几分钟之后就调整过来,化敌为友。如果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情绪,他们也会自动地把自己的行为调整到取悦父母的状态。那时的我们是没有那么多面子和教条的,我们变化、调整得都很快,因此,我们童年的生存能力都很强,我们都能够轻而易举地调整周围的人际关系,我们都是好孩子,都是可爱、聪明、纯洁的天使。然而,是什么把我们变得这么固执,明明一件小事就足可以让我们发作,甚至导致出轨、外遇,甚或是失眠或抑郁?想一想,我们是否对得起当年的自己,是否对得起一个无邪的孩子?
是的,我们所有的固执都来自于不良的社会化经验,其中多半来自质量并不高的父母关系和亲子关系,在这些关系中,我们学到了怎样远离一个孩子的本能,怎样让自己活得有面子,但没了放松和快乐。
于是我告诉那位80后的女孩子,找个时间和老公分享童年经验,像两个孩子一样沟通,别总抓住那些应酬和加班的事不放,就像一个女孩子一样地撒娇道:“我希望你多陪陪我,因为我是独生女,不像你,从小就有个大家庭,相比之下,我比你更需要陪伴。”同时,也要理解老公的手足经验,只要理解,就可以达到沟通和融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