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积极心理学是什么

(2011-04-13 15:33:19)
标签:

积极心理学

健康

分类: 心理

 

</>

一、 积极心理学试图转变心理学大方向,恢复三大使命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心理学有三个使命:医治精神疾病,使全人类的生活更有效率、更充实,确定并培育高级人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6年,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Veterans Affairs) 成立,许多心理学工作者们发现治疗心理疾病可以赚钱。1947年,美国心理健康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成立,心理学学术研究人员发现,研究心理病理学可以得到更多的研究补助金。渐渐地,心理学的三大使命中的后两个被遗忘了。
积极心理学试图转变心理学的大方向,恢复以前的三大使命,即更多地关注怎样使人们有更好的生活,怎样更有效地发挥个人的优点和才能。

二、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 是对人类积极的、正面的经历以及人的性格特征、长处和福祉的科学研究。它也是对能给人、小组和机构带来昌盛或使他们能够发挥最佳功能的环境、氛围和过程的学习。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史上具有革命意义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普通人的心理活动,针对大部分人的心理状况来指导人们如何追求幸福生活。
积极心理学认为:
心理学不仅应对损伤、缺陷和伤害进行研究,也应对内心的力量和积极品质进行研究;
心理治疗不仅是对损伤、缺陷的修复和弥补,也应包括对人类自身潜能和力量的发掘;
心理学不仅是关于疾病或健康的科学,也是关于工作、教育、爱、成长和娱乐的科学。

1积极心理学是关于“幸福”的科学

 

 
积极心理学是围绕“一个中心三个支撑点”,即以幸福为中心,以积极体验、积极人格、积极社会制度为三个支撑点来开展相关研究的,而且已基本形成了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

 

我们认为,积极心理学的培训理念应该是:
(让微笑灿烂,喻意:积极体验)
(让孩子快乐,喻意:积极人格)
(让家庭幸福,喻意:幸福感)

   (让社会和谐,喻意:积极社会制度)
社会进化史可以用三个主题词来概括,农业化的主题词是“温饱”,工业化的主题词是“富强”,而信息化时代的主题词是“幸福”。 积极心理学的崛起打破了一个多世纪以来,心理学关注“失败、问题、障碍”的消极模式,致力于研究“如何获得幸福”,以发展潜力、提升幸福感为目标,倡导了一场“幸福革命”,积极心理学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为人类追求幸福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策略。
由于积极心理学是研究幸福的科学,是对普通人如何在正常条件下更好地发展与生活进行研究的科学,所以,它在研究方法上采取了更加包容的态度:
第一, 继承了西方主流心理学的实证主义方法论取向,借用了主流心理学在其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一些方法,如实验法、量表法、问卷法、访谈法,以及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  继承了质性研究的优势和长处,吸收了经验性、过程性研究方法的优点;
第三,  采纳了人本主义现象学的方法,如在研究人的积极进展时采用了大量的演绎推理,甚至还用文化解释学的方法来论述个体的发展历程。
总之,它强调的是人文精神与科学技术的统一,在研究方法上,它在传统主流心理学上大胆创新,更加宽容、更加灵活、更加多样。比如,塞里格曼(Seligman)和彼得森(Peterson)通过问卷、调查、访问、咨询等多种研究方式的相互结合,于2004年出版了他们共同撰写的《优秀品质和美德:手册与分类》(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 A Handbook and Classification)。这个杰作就是心理学多样化研究方法应用的最好写照,两位撰写人希望这个杰作在积极心理学界中能够达到与《心理病症诊断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简称DSM) 那样的在心理学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美国积极心理学是以一种新的视角诠释心理学,将心理学的研究关注点放在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方面,它是一门旨在促进个人、群体和整个社会发展完善和自我实现的科学,是关于引导人们实现自我、幸福生活、人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心理学。积极心理学与传统主流心理学并不对立,它使传统心理学长期被忽视的两个使命重新得到了重视。
 

2.积极心理学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

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社会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当一个社会处于稳定和繁荣的时期时,这个社会就会特别关注良好品德、幸福、创造性和高质量的生活等个人层面和集体层面的积极品质;而对积极品质的关注又会进一步促进社会的繁荣富强,两者相互促进,互为因果。

3、积极心理学提倡挖掘人的积极品质

《积极品质和美德:分类手册》描述了各种能使人们获得兴旺并幸福生活的积极品质与美德,并且将它们分类。其中包括几乎世界上每个文化都认同的六大美德:智慧和知识、勇气、仁慈、正义、自制和超越自我。每个美德中还包含着几个性格上的积极品质,塞里格曼(Seligman)和彼得森(Peterson)得出结论,所有积极品质都应该符合以下标准:
(1)普遍存在,被世界上大多数文化所认可。
(2)使人感到满足而充实,总体上使人感到生活完美、满意和幸福。
(3)有道德价值,它们自身是得到重视和珍惜的,而且它们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4)拥有这一积极品质的人不贬低没有具备这些品质的人,而且只受到钦佩而不招惹嫉妒。
(5)有其不恰当的对立面,有明显的带有负面含义的反义词性。
(6)这些积极品质都近似个人品格,就像人的品格一样有概括性和稳定性。
(7)是可衡量的,研究者们曾把它们当作个体差异加以研究。
(8)独特,与其他的积极品质完全不同。
(9)在历史中可以找到有代表性的范本,可以一目了然地体现在某个人身上。
(10)会较早地体现在一些儿童身上使他们成为拥有积极品质的天才。
(11)具有选择性不存在的特点,即在一小部分的人中没有某个积极品质。
(12)有制度和机构性特点,也就是说社会中的常规、习俗和礼仪会特意地培养这些积极品质。
《积极品质和美德:分类手册》中的六大美德与二十四个积极品质的叙述与总结如下:
 
美 德
积  极  品 
1.智慧和知识
(1)创造力   (2)好奇心   (3)开放的思想  (4)热爱学习  (5)视野
2.勇气
(6)真实性   (7)勇敢  (8)坚持不懈 (9)热情
3.仁慈
(10)友善    (11)爱   (12)社会智能
4.正义
(13)公平    (14)领导能力(15)团队精神
5.自制
(16)宽恕    (17)谦虚    (18)谨慎    (19)自律
6.超越自我
(20)欣赏美和完美 (21)感激  (22)希望  (23)幽默  (24)宗教信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