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少年发展阶段

(2010-01-29 22:23:18)
标签:

教育

子女

父母

孩童

探索

分类: 教育
阶段
孩子的特点及需求
未满足可能呈现的问题
依附期(0—18个月)
 
温暖、可靠、及时地提供所需的照顾(生理、情绪)
害怕拒绝与遗弃、有人际困难、没有安全感
探索期( 18个月—3岁)
 
安全与支持(生理与情绪空间) 、好奇心、认同鼓励
粘人、胆小、过分小心、依赖、恐惧
认同期(3岁—4岁)
 
开始构建自我认同,尝试各种身份。安全、欣赏、肯定
隐藏与压抑部分自我、不敢表达、分裂的自我、自我憎恨
竞争期(4岁-7岁)
 
温暖的抚养态度、支持其好奇心、欣赏与肯定能力,鼓励走出挫败
自卑、不敢冒险、害怕犯错
控制、争强好胜
 
关心期(7岁-12岁)
 
向外探索,学习建立友谊、融入团体。认可他的朋友、情绪支持,给予空间,建立界限的平衡
觉得不安全,不如别人,孤独
失去界限
青春期(12-18岁)
 
找出自己怎样适应这世界;接受青春期身体心理变化;界定对异性身份;找出人生怎样过
不正确表现青春期行为(自暴自弃);叛逆;对自己人生角色矛盾;不懂得建立亲密
 

一、依附期(0-18个月)

■依附期的需求:

0-18个月的子女属于全然依赖的个体,时时依附着你并体认自己的需要终将获得满足。这段时期内,父母最重要的任务是温暖可靠地适时提供子女所需的一切。

这意味着随时回应子女的需要,而不在乎此一行动是否造成不便。当父母全心付出时,子女非但得以生存,而且与宇宙的继续保持密切的联系,从而奠定了他在未来世界中的安全感基础。

如果发现对幼儿的依附倾向反应强烈时,你很可能在此一阶段深受创伤。可以籍用这种领悟对自己必须处理的课题进行努力,以期成为拥有自觉力的父母。

 

安全与支持:在此阶段中,维系子女的安全与确保其生存,正是支持子女不断发展的根本方式。最佳管道不外乎尽力维护他与你之间的亲密关系。对年幼子女来说,破坏关系非但在感受上有如濒临死亡,也确实意味着死亡。由此可见,遭到与父母隔绝的无助婴儿或幼童面临的生存威胁有多么严重。至于关系的逐渐破坏同样令婴儿痛苦难当。毕竟就人类的旧脑来说,痛苦无异于死亡。

依附期间,父母可籍由以下一些基本途径,提供年幼子女所需的支持:

父母应不断适时满足子女的生理需求。

父母应尽力让年幼的子女感到温暖、干爽、饱足,而且置身于安全的环境。

父母应不断适时满足子女的情绪需求。

父母应始终以柔和平缓的语气和年幼的子女说话,经常对其报已微笑。他们总愿令幼儿明白自己置身在安全又充满关爱的人面前,凡事不必有所害怕。此外,父母也尽可能令幼儿所处的环境远离噪音、令人困惑的行动或创伤。

年幼子女开始尝试以面部表情与声音传递心声时,父母该籍着回映的方式认可他的非语言式沟通。父母可以发出同样的声音与做出同样的表情,令幼儿在自己的实验中深获信心。

不知如何回应时,对幼儿展颜微笑是最好的加油之举。

最初的发展阶段中,父母尽可能地随时守在幼儿身边。包括夜晚同眠。

父母应持续亲自授乳。

孩子有某种需求或者担负重大压力时,父母必须懂得适时安慰。

善尽职责的父母会适时回映孩子的不适,立即采取行动解除问题的肇因。体恤孩子的苦恼而不企图抹杀它的存在,无疑是最有效的安抚之道。

 

■依附期建立规范架构的三种方式:

首先,整顿子女所处的环境,确保子女的人身安全。

换言之,父母设法在令子女身心安全的环境中,提供子女各项安全而深具支持的各项措施。

其次,教导年幼的子女有关安全的常识,转移子女的旺盛精力至安全的方向。

例如组织幼儿接触刀叉等锋利器皿,及坚持让幼儿坐入汽车安全座椅,无论他怎样哭闹也绝不放弃。

第三,父母开始教导子女关心注意环境中的其他的人和事。

接近一岁时,父母可以循序渐进地教导子女这个观念。幼儿将逐渐了解与他人合作的意义。这种教育的目的在于令子女体会到顾及他人的需要,并与他人合作的意义。如此一来,父母在生命的最初阶段中,便为子女奠定了健康的道德基础。

■依附期的受创经验:

天下没有任何一位父母能够无时无刻完全满足孩子的需要,真正重要的关键是在于父母是否能够十分一致地善尽职责。很少孩童会因父母一时的错误造成永久的心理创伤,除非父母的各项错误早已形成一种既定模式。不幸的是,不自觉的父母,在养儿育女的过程汇总,倾向于发展一些伤及子女的偏差模式。

依附期间的创伤类型包括:害怕遭到拒绝及害怕被遗弃。

绝大多数父母对养儿育女工作感到难以应付,尤其是当子女展现出的成长行动,正是父母年幼时不被允许展现的部分时,多半容易感到束手无策。

■依附期的压抑型父母——回避

在此阶段受伤的压抑者倾向“无为而治”。他们不懂得如何支援子女在建立关系上的需求,习惯避免接触。例如很少将婴儿抱入怀中。如此压抑的父母凡事倾向漠视不管的态度,既缺乏情感上的温暖又不知道如何符合子女的需要,有时这类表现甚至极端冷酷而深具虐待的特质。

此类型的父母不时充满恐惧,在其无法克服内在恐惧的情况下,引发了幼儿的恐惧。缺乏拥抱与身体互动将会激发幼儿的基本生存需要,对父母表现出的不可靠、不一致及冷漠反映惊慌不已。在经历自己与回避型父母的关系逐渐破裂的情况下,也学会了避免与人接触。幼儿开始封闭起接收外在世界讯息的先天倾向。因为外在世界一向难以满足其基本的生存需要。为了保护自己,选择了孤立。籍以隐藏对于亲密关系的渴望,朝向压抑者的目标迈进。

■依附期的宣泄型父母——粘人

在依附期受创的宣泄型父母,反应捉摸不定,不见得有空满足子女的需求。然而,当她确实有空时,往往表现的极为温暖亲爱。让子女有时的到充分关怀,有时又大失所望。这样状态下的子女常具有粘人倾向,总在关爱消失之际烦躁不安,因为他不知道当他需要关爱时,是否能够适时获得满足,因此死缠着母亲不放,免得自己随时可能失去她,逐渐与母亲发展出远离真实世界的共生式关系。而一向以阻绝外在世界的自我防御模式,也变成了构建扭曲内在世界的基石。孩童将习惯于向外投射这一自创的内在世界,认定它才是事情应有的方式。

 

二、探索期(18个月-3岁)

如果子女能够成功地与你保持亲密关系,她会非常有兴趣地探索周遭环境并与其有所联系,无法忍受强烈的好奇心横遭阻碍。有关教养子女的老生常谈会称此一阶段为“可怕的两岁”,父母称其为精力旺盛的年龄。为了保护子女遭身体方面的伤害,令父母较为心安起见,各种规范应在此一阶段逐渐建立。事实的真相是孩子爱上了世界,充满安全感的孩子终于自父母的层层保护中破茧而出。父母必须练习放手让孩子自由探索,又别放的太多。毕竟,到处探索的孩子仍然需要保护,以便必要时奔回来寻求安全的抚慰。

如果发现对子女此一时期的探索行动反应强烈,很可能曾在此一探索阶段深受创伤。在观察你与孩子的互动过程中,不难发现个人内在哪些部分有待疗愈。

童年期的第二阶段,孩童心灵方面的唯一渴望仍是父母。只要在父母面前感到安全,他变会到处游走、大胆探索周围的一切。

这段期间,让子女有机会体验独处的滋味而不受父母打搅非常重要。

■探索期的需求:

开始探索周遭环境的孩童,最需要的是来自父母的支持与鼓励。一如先前所言,依附的需要并不会同成长逐渐消逝,探索期的孩童不断要求父母观看和肯定他所从事的一切即是依附需求的象征。

某些时候,父母往往不由自主地在此阶段对子女加以指导。可惜的是,探索阶段的孩童尚未准备好扮演学生的角色。他比较有兴趣提供自己发现的讯息并寻求父母的赞同,对于长篇大论的指导一向充耳不闻。父母必须对孩子提出的“为什么”,以及一再坚决表示的“不”有些耐心。

在这阶段中,自觉的父母必须懂得支持子女的强烈好奇心,设法使他明白亲自体验世界实在是不错的主意。如何支持他比费心安排环境,令子女有机会享有成功的滋味重要的多。毕竟令子女体验成就感是稍后的课题。当父母予以一贯的支持,即使受挫也绝不退缩时,子女与世界发展出友好的关系。

当子女远征归来欲再次与父母相依相偎之际父母的适时存在与情感支持,将是援助子女发展出长久好奇心的重要必备条件。显然在这一生命最初的探索阶段,往往充斥着导致受伤的各种危险。子女因而比以前更需要清楚的规范以保障安全。父母尽力维系子女的安全,也该同时避免过度保护子女。在适当规范的保障之下,子女可以依照个人步伐探索周遭世界。

安全:父母无时不提供子女身体与情绪方面的安全空间。为了保障安全起见,传达明确规范。此外,在提供子女探索机会的同时,也会设法引导他远离危险的目标。

 

支持:支持他探索世界的渴望。尽可能容许他的一切作为,坚持应有的规范与价值,始终温暖可亲而且适时回应子女的需要,总是花时间满足子女的好奇心及分享发现过程。赞赏他的成功,为他的发现喝彩,为他创造各种机会,令他经历一些凭一己之力可能无法从事的探索,可以令这些探索活动既有趣又充满欢笑。

子女探索归来再次渴望依附时,不论在身心方面均随时回应。愿意聆听他的功绩,经常拥抱他,赞美他的勇气。不论表现如何,均无条件地爱他。

 

规范架购:利用机会协助子女认识自己与所处环境。当他学会较合宜与有效的行为时,利用他既有行为进行机会教育,而非一径施加管束或惩罚。教导之际避免使用极端与抽象的表达,免得子女混淆不清。在一切互动过程中,极力维护他的自尊,不对他施加任何羞辱或贬抑。将焦点放在他的正确行为上而少苛责犯下的错误。在她的积极引导下,他会内化个人的正面表现,逐渐走上成功之途。当事情变的十分棘手时,她也从不退缩,依旧对他全心付出情感与注意力。

 

经常回应他的面部表情、声音、与行动——无论是惧怕或高兴。不断提动他自我表达的机会,愿意尝试由他的观点看待世事。

无法对正处于探索阶段的子女提供安全、支持与规范架构的父母,将会令子女在被压制或遭受全然忽视的情况下深受创伤。

 

■探索期的压抑型父母——保持距离:

这一类型的父母常常企图逃避照顾子女的“困境”,渴望早日脱离子女随时要求注意的阴影,因为他实在不知如何应对。感到个人的生活因子女而遭到拖累,极力避免亲密关系,情愿生活在个人的孤立的世界里。

当子女呈现发现的新事物在他眼前是,他不是不予理睬便是显的颇不耐烦。如此无疑暗示子女的作为,对他只不过是一种无意义的干扰,并无任何需要可言。经常容易因子女的各种表现感到心烦意乱,可能对脏兮兮的手、凌乱杂物、轻微瘀伤及其他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恼人事件反映过度,不是太过苛求便是横加处罚。为了全面控制与人接触的状态,甚至可能过分注重规矩、毫无变通余地。

■探索期的宣泄型父母——紧迫盯人:

探索阶段中习惯宣泄的父母,很难放手让子女展开历险。总是在子女后头紧迫盯人——非但过度介入他的探索工作,而且过分关心他的福祉。基于自己对外在世界的害怕,一向紧盯着子女不放。以合理化的思考方式认定这是关心子女安全的表现,但事实上在潜意识中,将子女想为与她同样害怕、软弱的人予以对待。

宣泄型父母过度保护子女的方式,常使得子女向外探索的渴望横糟挫折。由于自身的害怕,从而局限子女的好奇心,一味教导子女必须依赖她的指示行事。子女就不再寻求机会离巢而去,因他实在不确定父母是否会对他探索新事物的冒险历程予以支援。变得处处小心、充满试探性而不再好奇,并对看似充满危险的世界感到无比恐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