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打扫诊所时,见马路对面小饭馆家六、七岁的小男孩怯怯的走来,向我来索要中午我们在他家用点餐后随餐的长柄勺子。按照道理,我们应该把人家的家伙刷干净,给人家送回去的,店主显然是有些嗔怪的指使自家孩子找上门了。我忙让娃坐,开始手忙脚乱的楼上楼下的找那个勺子,把勺子交给小男孩时,他小脸上很露出了一丝完成任务的喜悦,临出门,娃很是自然的弯腰捡起了地上我没来得及扫起来的纸团就要带出门,瞬间,诗书传家还是市井里人的区分简直是胡噙。也许小娃娃不懂得什么是“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当然也没几个大人懂。至少,这是一种最纯质的善良。而这种善良有着比之“人活着的意义”更难回答的问题:为什么要做个好人。网上有很多种自我安慰性的回答,比如“做好人是一种上天赐予的权利”。这种权利很酸,举两个例子,第一个汉元帝,他坐东宫时就劝他父亲应仁以待下,不要杀伐严苛。这位仁慈皇帝却是大汉由盛转衰的败家种。第二位则是所有皇帝皇权中最为仁慈、明理的秦皇苻坚。苻坚明理到在淝水之战败绩后,竟谴人将传国玉玺和氏璧送还南朝司马家。仁慈到被困孤城时,有数千百姓来投奔,苻坚毅然决然的派出700骑兵接应难民入城,谁知这700生力军和数千百姓均葬身火海。这与近代围困长春,数万百姓被夹在两军之间城墙之外,虽说没有到易子而食的地步,史料记载一个馒头要一个金镏子才能换来的寒苦,形成鲜明对比。苻坚曾经有过投鞭断流的风光,还有比之诸葛武侯强上十倍的王猛,王猛猛到仅带六万人就就灭掉了慕容燕国。直接导致当代战神慕容垂归顺前秦。南朝枭雄桓温更因苻坚和王猛而不敢过黄河半步。王猛心思猛到看穿桓温不是好鸟,他甚至预言桓家有篡位之虞,十数年后他儿子桓玄确实做了六个月的楚王。所以汉人王猛更甘愿拜倒在氐族人苻坚脚下。最后呢,我们这位大好人苻坚,却被手下勒死,尸体还被捆上荆棘草草埋葬。好皇帝,尚且如此下场,您还能举出一个好人有好报的实例吗。似乎,您举出的都是全是“自古强盗子孙多”。
我给您说个好人,一直做好人得福报的实例吧:您知道北京只有三处重檐庑殿顶吗?两处是故宫的太和殿、乾清宫,最一处就是夫子的大成殿。其余,就算是天安门也只能是歇山顶。王爷敢用重檐黄瓦庑殿顶,那就是满门抄斩。夫子的好,已经上升到了“仁‘’,他能做到时时刻刻为让他人着想,放弃家乡舒适的生活和大司寇的厚禄,远走列国褴褛传道,到了十数天断炊的丧家犬状。夫子70岁的时候,唯一的儿子溺死,71岁时最得意的学生颜回死了,72岁时他最喜欢的学生子路被人剁成肉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夫子卒,享年73岁。到今天,孔家却是地球上延续最广、最长,子嗣遍是朱紫、一品当朝,更是被人敬仰前数千年,后数千年的唯一一人,无论是仁慈的苻坚,还是杀人魔王拓跋焘都奉为神明。只是因为夫子的仁。您再看看乾清宫最前面那抄下夫子思想的对联:仪表威重才能万邦来朝,谨言慎行才能长治久安;弘扬纲常、重视子民、刻刻体恤子民生活的每一处艰难。大清亡,也许就是假模假式的把好话写在匾上,却只是写写而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