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给孩子做书的人爱说,我们要以儿童的视角去做书。
对这个问题,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培利诺德曼说:感知是在脑海里,而不是在眼睛里。由知觉感官提供的新资讯,必须在过去经验的光照下加以诠释,我们才有可能去了解。艾佛林古德史密斯的研究也表明:“小孩往往会着迷于图象中的某些细节,而忽略了整体性。”
先验图式在阅读中的重要性,使少有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儿童对图画书的理解大打折扣,儿童阅读需要成人的引领,所以亲子阅读才重要。
阅读是一连串的智力活动,不只是阅读,而是倾听、感受、理解、观看、思考……这些技巧性的活动都要仰仗我们事先存在的结构——先验图式。所以,做书人的儿童视角不是简单的:孩子喜欢什么我们做什么,孩子能认识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而是需要我们在了解孩子心志发展的前提下,为他们做出引领他们、同时使他们成长的书。阅读无论用什么形式来呈现,它必然是成长的媒介。阅读再好玩,也是在学习,孩子为了了解图画书中的图象,必须学会社会文化语言的约定符号,也就是说,透过这些图象,孩子学会了这些社会文化语言的约定符号。
培利诺德曼说:艺术作品的特质是:使经验具体成型,将一个特殊的心灵铸模以有形的事物彰显出来,供人们用眼睛关照。罗兰巴特说:心灵铸模是我们通常说的艺术作品的风格。
那些对于艺术形式不熟悉的人,经常会表示他们无法了解艺术家所描绘的东西。图画书不能被大众家庭接受,也是缘于我们的艺术教育在学校几乎是零的缘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