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民”原本是俘虏 “百姓”生来是贵族
标签:
黎民百姓杂谈 |
分类: [飞天杂谈] |
“黎民百姓”现在一般作一个词用了,用以泛指我这样的社会成员中最广大的那部分群体,往往用于对称“有钱人”和“有权人”,让人感觉有点弱势群体的意思了。但在早先的时候“黎民”和“百姓”是两个词语,它们最早的涵义也不相同。
传说四千多年以前,黄河流域的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他们同东部的夷族部落一起,打败了由南方前来进犯的九黎族,并获得了大批俘虏。九黎族的俘虏成了黄、炎部落联盟的奴隶,被称作“黎民”。这是最早使用“黎民”的名称。
远古时代,许多部落都是由氏族组成的。相传黄、炎部落联盟约有一百个氏族,每个氏族又各有一个表示区别的姓,因而黄、炎部落联盟的氏族称作“百姓”。这是最早使用“百姓”的名称。黄、炎部落联盟在打败九黎族以后,各个氏族分别占有不同数量的奴隶,所以当时的“百姓”实际是大大小小的奴隶主贵族。
商朝初期,“百姓”的主体仍然是奴隶主贵族。以后,各氏族内部逐渐分化,一部分人变成了穷人,成为“庶民”,即自由民。战国时代,随着奴隶社会的解体,“百姓”的特权丧失了;而原来处于奴隶地位的“黎民”,则逐渐上升为自由民。这样,“黎民”和“百姓”,才成为一般民众的同义语。
前一篇:“二十个为什么”看透女人
后一篇:古老的文字游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