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传先:转襄阳日报记者陈立堂:山水之间的诗意生活

标签:
房产营销总监赵传先地产营销总监 |
分类: 典型房地产企业/项目研究 |
□本报记者陈立堂 实习生李珺哲 张仪姝
6年前,紧挨襄阳古城的檀溪虽然比较富裕,但仍是一个杂乱的村庄,富有的檀溪人没有相应的幸福感。然而,随着檀溪城中村改造工程的启动,这一切沉入历史,檀溪人一个华丽转身,成为全新的幸福都市人。
“我们换了一个天”
62岁的毛红莲是原檀溪村二组人,家里拥有两栋楼房,一栋三层,一栋二层,共计460多平米。2008年初,她与儿女们搬出了生活数十年的家。不久,在机器巨臂的挥舞中,她家的老房子消失在灰烟里。两年后,她家搬进了崭新的小区——檀溪新居。
这是专门为檀溪居民还建的小区,全是多层。小区严格按国家有关规范要求建设,所有单元配有入户电梯,外墙统一预留空调位置;太阳能热水器、天然气、抽油烟机等预留管道井;厨房、厕所简单装修,阳台安装升降晾衣架;可视电控门铃系统、电视监控系统为每家每户的安全保驾护航。走进小区,映入眼帘的是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更有依依杨柳、似锦繁花,美不胜收。
在这个小区里,毛红莲一家拥有了4套新房,两套80多平米,两套120多平米。两个儿子各住一套120平米的,老两口住一套80多平米的。还有一套80多平米的出租,每月租金1000多元。除了4套新房外,她家还获得了21万元的补偿款、2间各20平米的商铺。
79岁的朱付琴老人是原檀溪村四组人。在拆迁前,她家有两栋三层楼房,共计700多平米。拆迁还建后,她家拥有了3套80多平米、3套120多平米的新房,还有48万元补偿款、3间各20平米的商铺。
两位老人的情况不是个案,檀溪城中村改造后,很多原檀溪村民一家都拥有几套新房,在这个高房价时代,让很多市民羡慕不已。“搬进了新家,拥有了多套新房、多间商铺,还有那么多补偿款,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记者问。“城中村改造确实为我们造福了。过去,我们家的房子虽然大,可住着憋屈。家家户户房子紧挨着,光线很差,进门就要开灯;各家都是在屋旁搭个‘旱厕’,很多还搭有猪棚、牛棚、鸡舍、狗舍,污水、垃圾遍地,臭气熏天……说实话,要拆迁了,刚搬出去时心里还是有些不是滋味儿,舍不得祖祖辈辈留下的老屋,但一搬进宽敞明亮的新房,好像换了一个天,心里就美滋滋的了。”毛红莲说。
据山水檀溪营销总监赵传先介绍,改造前的檀溪村道路、环卫、市政等基础设施相当滞后。村民住房以户为单位修建,没有统一规划,造型各异,高低参差不齐,档次差别也很大。用电线路混乱,乱搭乱建现象严重。环境卫生很差,随处可见村民乱倒的垃圾。村民住房大多宽敞,但普遍感觉住得不舒适,迫切希望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而城中村改造工程给他们带来了福音。
整个檀溪城中村改造工程分为二期。一期改造原檀溪村1—6组的522户,项目于2008年1月11日正式动工,还建小区檀溪新居于2010年10月正式入住;二期改造原檀溪村7—11组的538户,项目于2012年10月22日开始拆迁,目前已拆迁400多户,还建小区正在建设之中。
“我们生活在画中”
“老李,咱们到江边去溜达溜达吧!”22日,一吃完晚饭,家住山水檀溪的王婆婆就连忙向老伴发出了邀请,他们的家离汉江只有二三百米……
太阳已经从地平线上消失了,令人窒息的炙烤仿佛急刹车般戛然而止,留在地面的余威也被阵阵江风吹得粉碎,柳絮般飘散在风中。远处的高楼大厦渐渐变得影影绰绰,两岸的景观灯齐刷刷亮了起来,拉起两道长长的彩练。江边高楼上,霓虹灯也开始闪动着魔幻色彩。新建的三桥背伏两弯彩虹,与二桥遥遥相望,如两条巨大的彩龙静静地卧在江中。波光粼粼的江面,倒映着两岸五彩缤纷的灯火,夜晚的汉江是飘渺的梦境……虽然经常来这里,王婆婆老两口还是很陶醉。
江堤上陆陆续续聚集起一簇一簇的人,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儿,有的围坐成一圈神侃,有的悠闲地散步,有的气定神闲地划着太极的弧线,有的踏着轻快的乐章翩翩起舞……既有檀溪老居民,也有在檀溪购房的新住户,他们共同享受着这诗意般的生活。
王婆婆老两口都不是檀溪人,他们的儿女很孝顺,专门在山水檀溪购房,让二老在美好的环境中安享晚年。
“住在檀溪真是太好了,北边靠江,南边离山很近。江边风景如画,是大家四季的乐园。襄阳的山也很美,连绵起伏又不高大陡峭,给人一种浑厚、祥和的感觉。偶尔去爬爬山,既锻炼了身体,又享受了大自然的乐趣。”谈起现在的生活,王婆婆乐得合不拢嘴。“现在,我们生活在画中!”一位檀溪老居民也由衷地感叹。
是啊,无论是对檀溪老居民而言,还是对檀溪新居民而言,不同的时间选择了檀溪,却几乎在同一时间迎来了同样的幸运。
“我们是市民了”
其实,檀溪城中村改造工程正式开工前,早已酝酿了数年。城中村改造不仅仅是旧村的消失、城市的新建,还有当地居民身份的转变。
2007年4月17日,檀溪村召开全体党员、全体村民代表联席会议,一致通过了村委会转居委会的体制变更问题。2007年10月,经市、区民政部门审核批准,檀溪村正式变更为檀溪湖社区居民委员会。从此,檀溪人完成了由村民向市民的转变。
2007年10月11日,檀溪湖社区居委会正式挂牌成立全省第一家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檀溪湖社区股份合作社。产权改革后,社区按照统一标准为1801名在籍居民配送股份,每年年终分红。2010年,股份合作社给全体股东分红总额达490多万元。
社区对居民实行职工化待遇,凡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的居民每月均可领取200元的生活补助。所有居民参加新农合资金全部由集体负担,并且每年为每人补助医疗费40元,每年拿出10余万元为女性居民体检……
据了解,通过城中村改造,檀溪居民不仅每家有好房子住,而且90%以上的居民都有了6位数以上的存款。
社区为村民设置了活动室,里面有书籍、报刊,也有麻将、棋牌。社区还成立了“快乐艺术团”,每天下午居民们都可以参加活动,打腰鼓,演小品,唱歌,跳舞,丰富多彩的活动任由居民们选择!“我们是真正的市民了!”檀溪老居民心中充满了自豪与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