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传先:楼市严控下地方政府如何突围?
本轮调控历时最长、手段最多、执行最严。目前效果明显:监控的七十个大中城市已连续六个月停涨,房价下跌城市数量在持续增加。如此形势下,因资金链断裂,开发商跑路消息不绝于耳,跳楼者也有之。当我们将目光聚焦到另一个利益主体一地方政府时,形势也很悲观。地方政府甚至比开发商还急。先是广州,再是芜湖,接着是上海,地方政府蠢蠢欲动,纷纷想突破限购的政策。这是土地财政的必然。
刚刚过去的2011年,土地出让金收入已经蹿升至3.15万亿元,而2009年这一数字为1.59万亿,两年内卖地收入就实现了翻一番。若把周期拉长,从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至今的13年,土地出让收入总额累计高达12.75万亿元。土地市场繁荣,与之伴随着的是货币扩张的突飞猛进,流动性堆积起来了巨大的地产和房产泡沫,但高速货币扩张正面临严重危机。今年的广义货币M
2增速目标已经降至14%,货币泡沫堆积速度必须慢下来,甚至走向另一面。
如此一来,就难有更天量的货币支撑急速膨胀的土地市场规模。最终中国土地市场有可能会因为流动性的收缩造成严重冲击,而造成整个土地市场非理性繁荣的终结,这一过程必然加剧银行体系的风险,危及地方财政安全。
地方政府在如此严控下如何突围?
1、自救很难。有三个城市的尝试,均以失败告终。中央政府态度坚决。估计再无下一个城市露头。
2、依靠中央政府。解铃还得系铃人。需要一些企业、银行作出牺牲。没有流血,可能没有春天。当地方政府扛不住的时候,可能就是刺激政策出台的时候。地方政府因土地财政的问题都要暴露,就象民间集资的问题因吴英判死刑而得到更大重视一样。
3、房产税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出台时机。但目前的重庆和上海的试点效果并不明显。所占比重很小。
加载中,请稍候......